佛教辞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计度分别

【计度分别】 意为分别计量推度。为三分别之一, 又作推度分别、分别思惟。谓于所缘之境计量推度,系与意识相应...

故思所造业

【故思所造业】 指故意所作之身语业,与‘不故思业’对称。又作故作业、故思造业。全称故思所造业。略称作业。意...

【界】 意谓事物之间的区别,也可以解释为产生其他事物的原因。例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色、声、...

客尘

【客尘】 常用来形容烦恼,或称客尘烦恼。这是相对于‘自性清净’一词而立者。所谓烦恼,本非心性固有之物,乃因...

毗钵舍那

【毗钵舍那】 梵语 vipacyana,是‘观’之义;即以寂静之慧,观察六根、六尘内外诸法,使三昧成就而进...

段食

【段食】 四食之一,欲界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分分段段嚼碎而食,即一日三餐的一般食物。见‘四食’条。...

施设

【施设】 安立之义,建立之义,发起之义。《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曰:‘言施设者,安立之异名。建立发起者,亦名施...

能引支

【能引支】 在十二有支中,能引支是无明和行二支,由于无明于诸谛理的迷闇无知,而由行的造作诸业,熏习第八阿赖...

能生支

【能生支】 在十二有支中,能生支是爱、取、有三支,能近生当来世生老死果,故名能生。《成唯识论》卷八载:‘三...

能作因

【能作因】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一法生起时,除其自体外,余一切法不障碍其生故,即以一切法为能作因...

能所

【能所】 二法对待,其主动的一面称‘能’,被动的一面称‘所’。亦即有为法之造作,主体的一面称能,客体(对象...

能取所取

【能取所取】 能取即认识的主体,所取是被认识的对象。换言之,能取者为心识,所取者是外境。在唯识学上,能取是...

能造所造

【能造所造】 能造与所造之并称。地、水、火、风等四大种,具足五因(生因、依因、立因、持因、养因),能造作一...

能遍计

【能遍计】 对所遍计而言,称能遍计。《唯识三十颂》之三性颂曰:‘由彼彼遍计’,指的即是能遍计之识。‘遍计种...

能诠所诠

【能诠所诠】 诠为诠显经典、事物之文句,能显义理者称为能诠,所显义理称为所诠。...

能熏四义

【能熏四义】 《成唯识论》卷二载,在熏习法中,能熏之法与所熏之法间必相和合,能熏法始能熏习‘所熏处’,于所...

能熏所熏

【能熏所熏】 种子生现行,种子是能生,现行是所生。能生的,是第八识中能生果法作用的种子,所生的是七转识,所...

能转道

【能转道】 指证悟转依之智。即压制烦恼、所知二障种子的势力,而使之不作用的能伏道,及断灭种子的能断道。换言...

【根】 根为能生之义,增上之义。草木之根,有增上之力,能生干枝,因而眼之眼根,有强力,能生眼识,则名为眼根...

根本依

【根本依】 前五识生起有四种依,若缺任何一种识则不生。根本依为四种依之一,谓依于第八识,第八识是根本识,前...

根本依缘

【根本依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根本,即第八阿赖耶识;依,指倚托。谓第八识为诸识之根本,眼等六识依第八识相分...

根本智

【根本智】 又作根本无分别智、如理智,无分别智之一。相对于后得智,乃诸智之根本,以其能契证真如之妙理,平等...

根本烦恼

【根本烦恼】 又作本惑,略称烦恼。为六作心所有法之一,与‘随烦恼’对称。此有贪、嗔、痴、慢、疑、见六种。其...

根性

【根性】 根为能生之义;性指习性而言。人性有生善业或生恶业之力,故称根性。《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称:‘能生...

根所取色

【根所取色】 五根所取之色,即色、声、香、味、触五尘。...

根缘

【根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根,指眼、耳、鼻、舌、身五根。谓根能生识,前五识依五根而生起,若无五根,则五识无...

真如

【真如】 指遍于宇宙间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的根源,是本然的真实之意。此为遍布于宇宙间真实的本体,也即是事...

真如无为

【真如无为】 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六无为中,前五种是或约其因来说,或约其用来说,只是方便譬喻,唯有真...

真如熏习

【真如熏习】 谓真如之法自熏习众生之心。真如熏习有自体相熏习、用熏习两种。真如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具有...

真如凝然

【真如凝然】 全称‘真如凝然,不作诸法’。此为唯识宗所立之说。谓真如凝寂湛然,毫不随缘起动。唯识宗以真如为...

真见道

【真见道】 指如实证得生、法二空所显的真理,与如实断除所知、烦恼二障的阶位。见道、一心见道。唯识宗所立菩萨...

真带质

【真带质】 唯识宗所立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之一。带质境有二种,称真带质与似带质。一、真带质,指色子所生...

真实

【真实】 法离迷情,绝虚妄,云真实。《大乘义章》二曰:‘法绝情妄为真实。’...

真实行

【真实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十位。此位菩萨,修智行,成就成实了悟,言行相应,色心皆顺,称真实行...

真谛

【真谛】 摄论宗的创始人,西天竺优禅尼人,婆罗门种姓,后入佛教出家,博通三藏五部,究明大乘妙理。梁武帝中大...

俱大种因声

【俱大种因声】 声尘的三声之一,是执受大种因声、与非执受大种因声二者和合之声,如以手击鼓,以口奏箫等,此又...

俱生起

【俱生起】 此指与生俱来的烦恼,与‘分别起’对称。烦恼生起时有二种型态,一、分别起,是后天的,受邪师邪教邪...

俱生我执

【俱生我执】 我执又作人执、生执。执著实我,与分别我执对称。一般所称的‘我’,为五蕴假合而有,若妄执具有主...

俱有因

【俱有因】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又作共有因、共生因。同时存在之法,相互为因,称为俱有因。如地、水...

俱有依

【俱有依】 又作俱有所依、增上缘依。指与心、心所同时具有,而为其所依之法。《成唯识论》卷四载,五识之俱有所...

俱舍宗

【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的小乘宗派,称俱舍宗。为我国十三宗之一,相对于成实宗被称为小乘空宗,俱舍宗则被称为...

神我

【神我】 神我即第八识。外道执神我能生诸法,常住不坏,计为涅槃。是二十五谛之主。...

神我外道

【神我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如数论,胜论等立人天各自有常住之神我而主宰万有之外道也。见《行事钞》下。...

神通

【神通】 又作神通力、神力、通力等。即依修禅定而得的无碍自在、超人间的、不可思议的作用。神通有神足、天眼、...

神识

【神识】 阿赖耶识异名之一。佛法中本无‘神我’之说,而此识含藏万有种子,功能殊胜,故名神识。...

修行住

【修行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三位,又作应行住。谓前之发心、治地二住之智俱已明了,故游...

修习位

【修习位】 又作有学道。此乃唯识五位修行的第四位。修行菩萨,于通达位(见道位),虽然证得无分别智,断除一切...

修惑

【修惑】 此为修道所断惑的略称,与‘见惑’对称。又作思惑,意指修道所断之惑。即于修道时所断贪等迷事之烦恼。...

庄严经论

【庄严经论】 又名《大庄严经论》,为瑜伽十支论之一,无著造,唐代波罗颇蜜多罗译,凡十三卷。内容解说菩萨发心...

庄严体义支

【庄严体义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大庄严经论》,这是总括瑜伽菩萨一地法门,而以庄严大乘为...

高建法幢支

【高建法幢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三十唯识论》,这是广诠瑜伽境体,而以识外无别实有为宗。...

涅槃

【涅槃】 又作泥洹、涅槃那,意译作灭、寂灭、灭度、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大般涅槃。...

涅槃八味

【涅槃八味】 涅槃,大灭度之义;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乃三德之秘密理藏,在诸佛为不增,在众...

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 六波罗波密之一。亦修唯识行,于修习位所修的十种胜行之一。般若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慧,就是...

救护众生离众生迥向

【救护众生离众生迥向】 菩萨修行历经四十一阶,此为十回向位的第一位。此位菩萨,上求菩提,下度众生,救护众生...

害心所

【害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 害者损害,心无悲愍损害有情,是不害之反。《成唯识论》曰:‘...

悔心所

【悔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悔又名恶作,对于先所作的事生起悔心。《成唯识论》曰:‘悔谓恶作,...

眠心所

【眠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眠即睡眠,惛迷而不自在,能障智慧。《成唯识论》曰:‘眠谓睡眠,令...

病苦

【病苦】 八苦之一。即众生病时,身、心所受之苦恼。依《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之说,病能损坏可爱安适,故称病苦...

回向

【回向】 又作回向。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的善根,为亡者追悼...

迷悟

【迷悟】 为惑业所缠缚,称作迷;解脱惑业,了知真理,称作悟。佛教旨在引导众生转迷成悟,由凡夫趣向佛果。迷则...

【时】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时即时间,是诸法相续的分位。《百法直解》曰:‘时者,依于色心刹那展转假立...

流转

【流转】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一切因缘和合的有为法,迁流变异,相续不断,就是流转。这在有情而言,一般...

流转还灭

【流转还灭】 流转门与还灭门。迷悟相对之一双也。...

浮根尘

【浮根尘】 又名外根,是四大粗色所造,即眼耳鼻舌身五种器官,这是外在的根,没有生识的作用,其功能在于扶持内...

破我

【破我】 佛教不主张有一个常、一、主宰的神我(即婆罗门教的 Atman),故说‘诸法无我’,并所以破我。破...

带质境

【带质境】 唯识宗所立的三类境,即吾人心识所缘虑的对境,依其性质而分为三类。所谓带质境,带质即兼带本质。谓...

等持

【等持】 定的别名,意思是平等持心,心住一境,平等维持。...

奘门四哲

【奘门四哲】 此为玄奘门下成就最高的四位弟子. 玄奘门下上座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人称奘门四哲。神昉...

唐大圆

【唐大圆】 近代唯识学著名学者,太虚大师早期弘法及事业上的助手。大圆湖南武岗人,约出生于在民国前二十年左右...

唯心

【唯心】 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所变现,心外无任何实法存在。亦即心为万有的本体,为唯一的真实。《华严一乘十玄...

唯境无识

【唯境无识】 为‘唯识无境’的对称。系承认外境为实存的主张。唯识宗十大论师之一的护法论师主张‘唯识无境’说...

唯识

【唯识】 梵语 Vijnapti-matrata、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识...

唯识九难

【唯识九难】 这是小乘外道,对万法唯识教理所提出的九种质难。《成唯识论》卷九载其问答:一、唯识所因难︰此乃...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 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本论系以《十地经》三界唯心之义立论,论证万法唯识,外境为内识所...

唯识二十论述记

【唯识二十论述记】 二卷,唐代窥基撰,又作《唯识二十识疏》。这是世亲所造《唯识二十论》(玄奘译)的注释书。...

唯识三十颂

【唯识三十颂】 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三藏译。又作《唯识三十论》、《唯识三十论颂》、《三十唯识论》等...

唯识三十颂科判方法

【唯识三十颂科判方法】 三十颂是五言四句的颂文三十首所组成,为学习唯识必读之书。本颂内容,以一切法唯识所现...

唯识三十颂科判大纲

【唯识三十颂科判大纲】 依相、性、位三分,科判三十颂如下:一、明唯识相:即依他起性之法。依他起法,仗因托缘...

唯识三系

【唯识三系】 唯识三系,指地论师、摄论师、唯识宗三个不同的宗派。印度瑜伽行学派传入中国,最早翻译该学派经典...

唯识三系异同

【唯识三系异同】 唯识三系,指地论宗、摄论宗、及玄奘一系的唯识宗。虽然同传印度瑜伽行学派的理论,但因师承及...

唯识三性观

【唯识三性观】 即就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行唯识的观法。此又作三性观行、唯识观。为显唯识之实...

唯识三疏

【唯识三疏】 注释《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的三种注疏,即窥基撰的《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慧沼撰的《成...

唯识中道

【唯识中道】 此为唯识宗所立的中道。唯识宗立三自性、三无性,即在于显示非空非有的‘唯识中道’。而唯识中道的...

唯识今学

【唯识今学】 集因明学之大成的陈那,初于小乘犊子部出家,后来改学大乘,他对世亲的唯识理论,有所改造和发展,...

唯识五位

【唯识五位】 指大乘五位,又作唯识修道五位。唯识宗将大乘菩萨的修道阶位分为五等,即:一、资粮位,即含摄有漏...

唯识古学

【唯识古学】 十大论师中的难陀,造《唯识三十颂》释论,他的唯识理论维持世亲旧说,为后代称为‘唯识古学’。...

唯识成空难

【唯识成空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四难。外人问:若一切法空,这唯识性岂不是也空了吗?论主答曰:不空。怎样...

唯识宗

【唯识宗】 为法相宗的异名,由决判诸法体性相状故,名法相宗;由明万法唯识的妙理故,名唯识宗。为我国大乘八宗...

唯识所因难

【唯识所因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一难。外人难曰:由什么教理来成立唯识之义呢?论主答曰:如《华严经》说:...

唯识俗诠

【唯识俗诠】 明代明昱述,全称《成唯识论俗诠》,又作唯识论俗诠,凡十卷。系明末明昱应王肯堂之请,将讲解、诠...

唯识开蒙

【唯识开蒙】 二卷,元代云峰辑,全名为《唯识开蒙问答》,唯识一宗,自唐代由玄奘、窥基二师创立后,百余年间,...

唯识无境

【唯识无境】 此为唯识宗的基本立场,指万法唯识所现,识外无真实之境。《唯识二十论记》以‘唯’即是否定外境,...

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

【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 民国二十年,当时的唯识学家梅光羲氏,撰有〈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一文,发表于海潮音月...

唯识传承

【唯识传承】 自玄奘、窥基开创唯识宗后,百余年间,宗风甚盛,研究者颇多。唯百余年后,唐武宗会昌五年(八四五...

唯识实性

【唯识实性】 唯识实性即圆成实性,亦即真如。《唯识三十颂》曰:‘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

现世

【现世】 现在之世。指人有生命之间。...

现在

【现在】 指事物正呈作用之位,现今存在之义。《俱舍论》二十曰:‘有作用时,名为现在。’...

现在五果

【现在五果】 以十二因缘配于三世言之。一、识,胎内受生之一念。二、名色,心为名。身为色。在胎内心身渐成长之...

现行

【现行】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此能生之因,称为种子,自此种子生起色、心诸法,谓之现行。能生的种子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