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外分力】 p0492 瑜伽五卷八页云:外分力者:谓诸佛兴世,宣说妙法,教法犹存,住正法者,随顺而转,具悲信者,以...(异类)Apalāla,龙王名。阿育王经二曰:龙王名阿波罗啰。...根者,能生之义;人性有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故称根性。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之四(大四六·二○三下):“能生为根,数...(一)警觉策励精进修行之意。黄檗清规讽诵章(大八二·七七一下):“维那唱警策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梵名 Vipulakāya-tathāgata。乃大日如来之异名。以佛身广大完具法界之事物,故有此称。系五如来中之中央毗卢遮那...(术语)净土真言一宗之纲目,分为真俗二谛,即世出世二门,俗谛以王法为本,真谛以信心为本。盖真宗之意,以为众生...(术语)佛所说之三藏中,独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之法,谓之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之法,谓之听教。如四重禁者制...(术语)对于内证而言。有一本体由此而现于外之作用也。申言之,即应机而示现说法神通等之用也。大乘义章二十末曰:...(术语)大乘义章十七本云:声闻之名义,泛解有三: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如来所说之言教而悟解,故曰声闻。地持...一见烦恼 二爱烦恼 次名色阴入界。及我等十六。而辨见爱者。若迷此假实二法。则倒想纷然。故三界流转无际。皆是烦...(术语)凡于僧中说戒授戒等法事,己有事缘,不能出席而于此法事随喜共欲其事之希望,名为欲,此欲意授他出席之比丘...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
净土宗的祖师彻悟祖师,也叫梦中禅师,在前半生之中示现是一位参禅的禅师,而到后期专修净土得大成就。 祖师通达世...2007年7月15日〈农历6月初二〉,适逢梦参老和尚寿诞,海内外四众弟子集聚中国五台山普寿寺举办寿诞法会,梦参老和尚...
佛界有一宗著名的禅宗公案,六祖惠能受具足戒之前曾在广州法性寺居住,正赶上印宗法师讲经,寺前有一柱风幡在动,有...
一、邪淫心重的人。 第一个消减的是福禄。官位降低或不顺利。有的人官位就是提拔不上去,因为自己的福和禄已经不够...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悲,有甚深禅定功夫,有非常重要的成就和巨大的功德。在虚云老...
念诵仪轨: 一、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一说一拜) 弟子○○,至心发愿,于一日一夜中,...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佛陀正在为人天四众说法。当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托人四处寻访,终觅得贤良之女为妻。长者以...我们时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看到别人强过自己,就会产生不如人的自卑心,看到自己超过别人时, 又会产生傲慢自大的...
唯识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梵语 Vijnapti-matrata、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识者心之别名,所谓唯识,即是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这是遮简迷情、外界有实我实法的存在,表显内界识心的真性法相。换句话说,唯识宗立论,以我人心识之外的万有现象,皆是由我人心识自体所变现而来,亦即是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生起,故除心识之外,万有现象皆非实在。因此说︰‘唯识无境’;或自万有现象自识所变一面来说,称为‘唯识所变’。 关于识变,有因能变与果能变之分,因能变者,即种子生起八识之变;果能变者,各各识体上生起相、见二分,而有万有现象。参阅‘识变’条。
上篇:唯境无识 | 下篇:唯识九难 |
指无量义经、妙法莲华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等三经。即:(一)无量义经,全一卷,萧齐昙摩伽陀耶舍译。此经旨在说实相...
外分力
阿波罗啰
根性
警策
广博身如来
信心为本
听教
外用
声闻三释
见爱二烦恼
欲法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会到来
梦参老和尚在93岁寿诞上的法会开示

修练我们的定力

人走霉运的三个原因

虚云老和尚的勤奋和严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