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无著八支】 印度大乘有宗兴起后,构成瑜伽行派的八种重要著作,称‘无著八支’。唐代义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无著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七位。此位菩萨,修方便行,求法度生,心无厌足,悟诸法寂静,一无所著...【无著无缚解脱心回向】 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九位。此位菩萨,于所摄善根,离憍慢等所有缚著,得解脱心,行所...【无想天】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亦称无想报,是修无想定所得的果报。《百法直解》曰:‘无想报者,外道修...【无想定】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这是外道所修的一种禅定,令前六识心及心所不起现行。《百法直解》曰:‘无...【无想果】 指修无想定,死后升入无想天的一种果报。又作无想报。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之一。谓生无想天者,其心...【无愧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中随烦恼心所之一。无愧是愧之反,没有廉耻之心,不顾世间清议,不畏社会舆论。《...【无种性】 又作无有出世功德种性、人天乘种性,为唯识所立的众生之五种种性之一。无种性者虽无三乘无漏种子,然...【无惭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中随烦恼心所之一。无惭是惭之反,即没有羞恶之心,不顾本身人格尊严,拒绝贤人的...【无漏】 为‘有漏’的对称。漏,为漏泄之意,为烦恼的异名。贪、嗔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不止,故称...【无漏善】 指远离烦恼过非的善法。为‘有漏善’的对称。是‘见道’以上之圣者所生起之善。在小乘指四向三果的圣...【无漏九地】 指色界四禅天中的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定,以及四无色定中之下三无色定(不包括有顶天)等九地。...【无漏果】 指由无漏因所证得之果德。即四谛中的灭谛,亦即涅槃。又指阿罗汉果。...【无漏种子】 无漏种子是能生菩提之因的种子,此有三种,一者生空无漏种子,即我空无漏,此属见道位无漏种子。二...【无尽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四位。此位菩萨,修精进行,历经多劫,受诸剧苦,而不退其上求下化之心...【无尽功德藏回向】 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五位。此位菩萨,修悔过善根,离一切业障,于诸如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无余依涅槃】 为四种涅槃之一,略称无余涅槃。谓出离生死苦所显现之真理。即烦恼断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失去...【无嗔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心所之一.逆境当前,不生恚恨之心,谓之无嗔。《成唯识论》曰:‘云何无嗔...【无质独影】 三境之一。独影境分为二种,即无质独影与有质独影。无质独影,如第六识独头意识所缘的龟毛、兔角、...【无学】 为‘有学’的对称。虽已知佛教之真理,但未断迷惑,尚有所学者,称为有学。相对于此,无学指已达佛教真...【无学果】 即声闻四果中的阿罗汉果。以其学道圆满,不更修学,故称无学果。...【无学道】 又作无学位、无学地。为佛教修行阶位之一。与见道、修道合称为三道。系尽证真谛之理,解脱一切烦恼,...【无覆无记】 为‘有覆无记’的对称。若以道德之性质为准则,一切诸法可大别为善、恶、无记等三大类。其中,无记...【无痴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无痴,是明达事理,不为迷惑。《成唯识论》曰:‘云何无痴,于诸理事...【无摄受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四地断微细烦恼现行障所证,此真如非我执等所依处,亦...【无体随情假】 二种假之一。无体随情假,乃世间所称的我法,世间之人于心外之境执为实我实法,此法体但是妄情,...【善心】 以惭愧之二法及无贪等之三根为善之自性,与之相应而生起之一切心心所,名曰善心。...【善心所】 六位心所的第三位,计有十一种,即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善因】 为善根招善果之因。《本业经》下曰:‘善果从善因生。’...【善法】 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浅深虽异,而皆为顺理益己之法,故谓之善法。...【善法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九位。此位菩萨,修力行,成就四无碍陀罗尼门诸善法慧,护持此法,令佛...【善果】 依善业所招之善妙结果也。《本业经》曰:‘是故善果从善因生。’...【善根】 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维摩经菩萨行品》曰:‘不惜躯...【善现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六位。此位菩萨,修智慧行,悟入法无自性,三业寂静,不受系缚染著,而...【善恶二业】 善业即十善业道,恶业即十不善业道,见‘十善业’及‘十恶业’条。...【善恶无记三性】 在唯识学上,三性有两种,一者是称为‘三自性’的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一...【善恶无记三业】 指善、不善、无记等三业。即:善业又作安稳业。能得可爱异熟及涅槃之业。不善业,又作不安稳业...【善恶业果位】 指为善恶的异熟业所支配招感的果位,由凡夫到二乘无学位圣者,大乘十地菩萨的第八识,为此位摄,...【善业】 指善之作业,为‘恶业’、‘不善业’的对称。即能招感善果的身、口、意业。据《瑜伽师地论》卷九十载,...【善慧地】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九位。此位菩萨,成就微妙四无碍解,能遍十方,随有情之机宜,自在...【异生】 此在佛经中指‘凡夫’而言,谓不同于圣者的生类,亦称‘异生类’。又、凡夫造作种种善恶之业,造善业者...【异生性】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异生性是不同的生性,如五趣众生,异于圣者的生性。《百法直解》曰︰‘异...【异生性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重障的第一种,就是由分别起的所知、烦恼二障,依其种子建立异生性,所以名为‘异生...【异境非唯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九难。外人问难:既然离开自己心识之外有他人心识之境,怎么可以叫做唯识呢...【异熟】 旧译为果报,音译为毗播迦,新译为异熟。即依过去的善、恶而得果报的总称。异熟有种种解释,据《成唯识...【异熟三义】 《成唯识论述记》卷二载,异熟一词有三义:一、异时而熟︰谓‘因’与‘果’必隔世于异时而熟。即有...【异熟生】 大小乘对异熟生的解释不同。大乘唯识宗的看法:指由异熟所生。唯识宗以第八识为总报的果体,称为异熟...【异熟因】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指善、恶二种能招感苦、乐二果报的业因,即招感异熟无记果的善恶有漏...【异熟果】 梵语 vipaka-phala 。指由异熟因所招感之果报。又作报果。五果之一。俱舍宗以五根(即...【异熟能变】 唯识宗所立的三能变识之一,异熟能变为初能变,亦即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变。异熟,旧译为果报,新译为...【异熟习气】 为‘等流习气’的对称。此指能招感三界异熟果的业种即前六识的有漏善、恶业熏习第八识而生的业种子...【异熟无记】 异熟,为果报的异称。记,即判断、断定之意。无记,指不可断定为善,亦不可断定为恶,而为非善非恶...【异熟识】 阿赖耶识的异名,为因果业报的主体。唯识宗以阿赖耶识系由善恶业所熏习,以业种子为增上缘而招感异熟...【胜子】 梵名Jinaputra,音译辰那弗多罗,唯识十大论师之一,曾为《唯识三十颂》造释论,为窥基揉译入...【胜友】 梵名 Visesamitra,音译毗世沙密多罗,唯识十大论师之一,曾在那烂陀寺,依护法学习唯识教...【胜军】 梵名Jayasena,音译阇那犀那,七世纪时印度著名居士、论师。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胜流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三地断闇钝障所证的真如,此显胜流教法所依真如,第三地...【胜解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胜者殊胜,解者见解,即是殊胜的见解。《成唯识论》曰:‘于决定境...【胜义】 又作第一义、真实。指胜于世间世俗义之最胜真实道理。即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诸表示,息诸诤论,超...【胜义世俗谛】 四种世俗谛之一,又名假名非安立谛,这是二空真如:空我而得之我空真如,空法而得之法空真如。这...【胜义根】 又称正根。小乘有部等将眼、耳、鼻、舌、身五根,分为扶尘根与胜义根,扶尘根即我们彼此可见的眼睛、...【胜义胜义谛】 四种胜义谛之一,又名废诠归旨谛,此即是一真法界,妙体离言,超绝法相,故为胜义。此为圣者之内...【胜义无自性】 唯识宗所立三无性之一,又作胜义无自性性。此是依圆成实性而安立的。圆成实性即是真如,真如为圆...【恶】 为三性之一,相对于‘善’、‘无记’,与‘不善’同义。即能招感苦果或可厌毁的不善法,及恶思之所作。其...【恶口】 十恶业之一,即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据《大乘义章》卷七载,言辞粗鄙,故视为恶;其恶从口而生,故称之...【恶叉聚】 恶叉,树名,亦为果实名。其果实皆三粒同一蒂,且落地后多聚集于一处,故称恶叉聚,用以譬喻惑、业、...【恶见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恶见又称不正见,亦称为邪见。《成唯识论》曰:‘云何恶见,于...【恶取空】 又作僻取空。取恶空之义。为‘善取空’的对称。沙门或婆罗门,若否定因果报应,不知缘生无性之理而谬...【恶性】 谓第六识所起一切恶法之性。五逆、十恶等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恶性。...【恶业】 为‘善业’之对称。谓身、口、意所造乖理之行为。即指出于身、口、意三者之坏事、坏话、坏心等,能招感...【恶道】 乘恶行而往之道途。地狱,畜生等是也。《大乘义章》卷八曰:‘地狱等报,为道所语,故名为道。故地持言...【恶缘】 恶缘者,指诱我为恶事的外界事物,是谓恶缘。...【智】 智谓于事理作决断也。《大乘义章》卷九:‘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决断,说之为智。’《成唯识论述记》...【智月】 梵名 Jnanacandra,音译若那战达罗,唯识十大论师之一。据《成唯识论》卷一所载,他是护法...【智自在所依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九地断不欲行障所证,若证得此真如已,则于四无碍...【智果】 涅槃曰断果,菩提曰智果。以菩提为佛智,由因地修行而生之妙果也。...【智周】 唐代唯识宗三祖,俗姓徐,濮阳人,唐高宗总章元年(六六八)生。出家后初学天台,后依慧沼为师。著有《...【智波罗蜜多】 为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位,修十种胜行,十胜行即是十波罗蜜多,其中第十即是智波罗...【智增悲增】 又作智增上、悲增上;或称智增上菩萨、悲增上菩萨。依唯识宗之说,八地以前的菩萨,分为智慧增上菩...【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七位。此位菩萨,能增长一切善根,永离颠倒不著诸行,一切善根...【等流】 等者等同之义;流者流类之义。等流,即同一流类之义,简单的说,果同于因称等流。《俱舍论》卷二十一载...【等流习气】 为‘异熟习气’之对称。此又作名言习气、名言种子。即瑜伽行派与唯识宗所说,由‘七转识’之善、恶...【等无间缘】 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又作次第缘。指由前念之心法开路、避让而引生后念心法的作用。等,同等之义。...【等诸佛回向】 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三位。此位菩萨,学三世诸佛悲智双行,不著生死,不离菩提,修回向事。参...【等觉菩萨】 等觉有二解,一者又作等正觉,为佛十号之一,即是佛位,为菩萨修行至极位之称;二者,为菩萨修行五...【菩提】 梵语bodhi,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菩提流支】 又作菩提留支,译曰道希,北天竺人,北魏宣武帝时来到洛阳,翻译经典。永平元年,与勒那摩提合译《...【菩萨所观四智】 这是菩萨悟入唯识之理以前,所成就的四种智慧。唯识宗主张诸法皆由心识所变现,故否认心外有实...【集法忍】 集,即招集之义。谓观欲界集谛,见、思之惑,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集法忍。见惑者,谓意根对法...【集法智】 为观三界之四谛所发十六心之一,八智之一。集指四谛中之集谛。乃缘欲界之集谛而观之,断除迷惑集谛之...【集类忍】 谓观欲界集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集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集法忍之流类,是名集类忍。...【集类智】 谓观欲界集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集谛,真智明发,是欲界集法智之流类,是名集类智。...【发心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一位,此位菩萨,初发大菩提心,修十信行,所谓十信者,一、...【发光地】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三位。此位菩萨,成就胜定,及殊妙教四种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如...【发业润生】 谓由惑起业,由惑润生。即由烦恼滋润业,而引生未来之果。此系惑之两种作用,唯识宗以此说明众生流...【散位独头意识】 四种意识之一,为散乱心中的第六意识。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等四种分别,其中,明了意...【散乱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散乱即不专心,令心流荡,障碍正定,阻止善慧,增长恶慧。《成...【惑】 惑即烦恼。迷妄之心,迷于所对之境而颠倒事理者,谓之惑。亦即指身心恼乱的状态,或总称妨碍一切觉悟心的...【惑杂染】 惑即烦恼,生死相续的因果,是惑、业、苦,由惑造诸恶业,由业招生死苦,唯识家称此三者为三‘三杂染...
【无著】 梵名阿僧伽 Asaga,是印度笈多王朝(公元三二○至五○○年)中期的人,住世年代约在公元三六○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