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名数)谓大毗卢舍那金刚顶经二百卷,苏婆呼经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菩提心摩诃衍经等十一卷也。金刚顶经为经藏,苏...(地名)原名Svarṇabhūmi,西洋纪元前三世纪,阿育王于华子城,行第三结集后,派遣传道师于各地时,郁多罗Uttara...云何见所断?几是见所断?为何义故观见所断耶?谓分别所起染污见疑,见处疑处,及于见等所起邪行烦恼随烦恼,及见等...指获得涅槃。涅槃为出离尘世、证得菩提之极果,故称为出世果。金刚三昧经序品第一(大九·三六六中):“令彼众生获...(杂语)衣食住之具,以资助人之生命者。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切资生...指佛陀拈华示众,迦叶尊者因了悟而破颜微笑之典故。全称拈华瞬目破颜微笑。又作拈花微笑。后世引申为默然两心相通之...南朝刘宋元嘉元年至三十年(424~453)在位之皇帝。名义隆。在位期间称为元嘉治世,当时之佛学,倾向于玄理清谈。帝...(图像)端座于岩窟内之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配于法华普门品所谓: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迥...六事成就之一。诸经之初,皆有所谓“六成就”者,其中“佛”之一字,即为主成就。此系以佛为世间、出世间说法化导之...指身外之我,或存于五蕴外之我。为“内我”之对称。我,梵语 ātman,含有主宰、自我等义。佛教之立场,反对有“常...【无漏界】 p1049 瑜伽五十二卷十七页云:若出世间诸法生已;卽便随转。当知由转依力所任持故。然此转依,与阿赖耶...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问: 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浅与深,都能往生。可是有人说只有不生病才能往生。如果是横...
你去吃众生的身体,还有它的部分,什么叫部分呢?那个皮啦、毛啦、牛奶等等,你就跟众生结下一个生死的业缘,这种情...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剃发染衣发弘誓。 去贪嗔,除鄙吝,十二时中常谨慎。 炼磨真性...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缠缚。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在这个世间,谁能摆脱财色名食睡呀...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骗他人,蓄意使人上当,或者自己的性格不稳。性格不稳的人,经常会发脾气,而发了脾气之后又常...佛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
我从十三岁开始病,到现在五十多岁,病足四十多年,可说是一位专业的病人,出家后曾二度中风、暂时失明,后来更得了...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话题,说了一句:多心好。身旁一人问:和尚以前不是说多心不好...
集类忍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集类忍】谓观欲界集谛之后,复观上二界集谛,生无漏法忍,是欲界集法忍之流类,是名集类忍。
上篇:集法智 | 下篇:集类智 |
(物名)Dhvaja,译曰幢。大日经疏九曰:梵云驮缚若,此翻为幢。梵云计都Ketu,此翻为旗。...
密家三藏
金地国
见所断
出世果
资生
拈华微笑
刘宋文帝
岩户观音
主成就
外我
无漏界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横死可以往生吗

不服不食众生肉,是人真解脱者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

厌离五欲,方能出离轮回
圣严法师《不要以感性来修行》
中国已知的佛舍利供奉地

【推荐】感恩「病」,让我更懂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