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作用道理

【作用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所依的法则,大别之可分为观待、作用、证成、法尔四种道理,其第二种...

作意心所

【作意心所】 五位百法中心所有法之一。即突然警觉而将心投注某处,以引起活动的精神作用。作意即俗说的注意,《...

作意缘

【作意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作意为五遍行心所之一,有觉察之义。谓如眼初对色时,便能觉察,引领趣境,使第六识...

初地断障证真

【初地断障证真】 谓菩萨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性,即凡夫...

别境心所

【别境心所】 五位百法中,六位心所的第二位,是‘遍行心所’的对称。计有五种,谓欲、胜解、念、定、慧。名别境...

利他中不欲行障

【利他中不欲行障】 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九种。也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在做利乐有情的事业中,不欲勤奋行...

究竟

【究竟】 事理之至极也。三藏法数六曰:‘究竟犹至极之义。’...

卵生

【卵生】 四生之一。依卵壳而生者。大乘义章卷八:‘如诸鸟等,依于卵壳而受形者,名为卵生。’...

佛四无畏

【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

【法】 法之一字,梵语 dharma ,音译达磨。在佛典中用例极多,语意颇不一致。大致说来,早期佛教多以法...

法王子住

【法王子住】 修唯识行历经四十一阶位,此为初十位的第九位,又作了生住。自初发心住至第四位的生贵住,称为入圣...

法之假实

【法之假实】 在唯识学上,每谈一法,必分别其为假法实法。亦即自种子所生之法是实法,分位假立之法是假法。在五...

法住

【法住】 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必在一切诸法中住,故名法住。...

法位

【法位】 真如之异名。真如为诸法安住之位,故名法位。《法华经·方便品》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宗...

法身

【法身】 指佛所说的正法、佛所得的无漏法,及佛的自性真如。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

法忍

【法忍】 忍者忍许之义,今谓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即施于所观之法而忍许也。依此忍许而离惑明理之智决定,谓之...

法性

【法性】 指诸法的真实体性,亦即宇宙间一切现象所具有真实不变的本性。此又作真如法性,亦为真如的异称。法性是...

法性土

【法性土】 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此又作法身土。为三土之一,四土之一,五土之一。大乘义...

法性宗

【法性宗】 空宗的异名,亦略称性宗。于佛教,对宇宙及人生之探求,以其不变、平等、绝对、真实之本体及道理为中...

法定

【法定】 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决定在诸法之中,故名法定。...

法相

【法相】 指诸法所具本质的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唯识宗的特质在于分析或分类说明法相,故又称...

法相宗

【法相宗】 中国佛教十三宗之一,大乘八宗之一. 此宗的宗名有五,一名法相宗,二名唯识宗 三名普为乘教宗,四...

法相辞典

【法相辞典】 民国佛教学人朱芾煌编。朱芾煌四川江津人,清光绪十一年生。民国初年,与唯识大家韩清净,在北京发...

法界

【法界】 指意识所缘对象的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

法界无量回向

【法界无量回向】 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十位。向此位菩萨,受大法师记行大法施,严净世界,出生智等,悉同虚空...

法苑义林章

【法苑义林章】 亦称《大乘法苑义林章》,唐代窥基著,凡七卷。书中对于唯识教义的组织及基本内容,如判教、唯识...

法舫

【法舫】 俗姓王,河北井径县人,民国前七年(一九○四)生。他家庭贫困,自幼父母双亡,因逃避旱灾到北京,入法...

法处所摄色

【法处所摄色】 又名法处色,为唯识宗所立十一色法的第十一种,指意识所缘虑的法处所摄的色法。色法又可分为十一...

法执

【法执】 二执之一,是‘我执’的对称,又作法我执、法我见,系应破除的两种执著之一.法执,乃不明诸法因缘所生...

法云地

【法云地】 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十位。此位菩萨,总缘一切法智,能藏众定慧功德,能覆隐如空广大无...

法无我

【法无我】 二无我之一,是‘人无我’的对称。谓一切有为、无为法中,并无‘我’的实体。即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

法无差别真如

【法无差别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所证,此真如虽多教法,安立胜义法...

法尔

【法尔】 又作法然、自然、天然、自尔、法尔自然。此是指万象(诸法)于其天然自然而非经由任何造作的状态,即指...

法尔道理

【法尔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所依准的法则,大别之可分为观待、作用、证成、法尔四种道理,其第四...

【空】 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摩经·弟子品》曰:‘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空大

【空大】 五大之一。虚空之体性广大,周遍于一切处,故曰空大。《楞严经》三曰:‘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

空有

【空有】 空与有的并称。在佛法上,遮遣谓之空,建立谓之有,这是论理上正反相对的二门,我人对于任何事物的两面...

空有二宗

【空有二宗】 指空宗与有宗。空宗,乃主张一切皆空的宗派;有宗,乃主张诸法为有的宗派。小乘佛教中,俱舍宗属于...

空有二执

【空有二执】 凡夫之迷情,执为有实我实法。是曰有执。执为无因果之事法,涅槃之妙体。是曰空执。又名有无二见。...

空有二论

【空有二论】 在印度的大乘佛教中,龙树、提婆一系的‘中观学派’,就诸法本质的一面来看,强调缘生之法,本无自...

空有诤论

【空有诤论】 即大乘佛教空宗与有宗的,对于诸法体性,究竟为‘空’或‘有’之争。本来,空宗创立于先,无著世亲...

空性

【空性】 真如之异名。梵语舜若多译曰空性。真如为离我法二执之实体,故修空观而离我法二执之处,真如之实体跃然...

空宗

【空宗】 大乘佛教中,以空理为旨的宗派,也就是中观学派的异名。大乘空宗,系由小乘发展而来。如小乘一说部,计...

空宗二谛

【空宗二谛】 二谛,即真谛与俗谛,亦称胜义谛与世俗谛。俗谛为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偏于经验面;真谛为圣智所见...

空无我

【空无我】 苦谛四行相中之二。五蕴之法无确实之一相异相,曰空,无我我所曰无我。《法界次第》中之下曰:‘空行...

空无边处定

【空无边处定】 四无色定之一,又作空处定。此定超越色界之第四禅,灭除障碍禅定之一切想,思惟‘空间为无限大’...

空华

【空华】 谓空中之华。病眼者,于空见有华也。虚空原无华,只是病眼之所见,以譬妄心所计之诸相无实体也。圆觉经...

空缘

【空缘】 生识九缘之一。谓眼以空而能见,耳以空而能闻,无空则不能发眼、耳之识,故空为眼识与耳识之缘。参阅‘...

所引支

【所引支】 在十二有支中,无明与行二支是能引支,由之生起的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此五支为所引支。《成...

所生支

【所生支】 在十二有支中,所生支是由爱等五支引生的生、老死二支。从中有到初生以后,至本有中随其寿命长短的未...

所知依

【所知依】 为阿赖耶识的异名之一。唯识宗立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为所知法,三性所依止者即阿赖...

所知障

【所知障】 二障之一,为‘烦恼障’的对称。谓众生由于根本无明之惑,遂迷昧于所知之境界,覆蔽法性而成道种智的...

所依

【所依】 为‘能依’的对称。含有被依的意思。在唯识学中,将诸八识心、心所生起时所依止仗托者,称为所依,计有...

所诠

【所诠】 诠是显的意思,依经文而显其义理,故经文云能诠,义理云所诠。《大乘法苑义林章》一曰:‘所说法者,所...

所遍计

【所遍计】 为‘能遍计’的对称,遍计所执之法,虚妄的分别心识,对所缘境周遍计度,分别执为实我实法,此被分别...

所熏四义

【所熏四义】 《成唯识论》卷二载,在熏习义中,能熏的是七转识,所熏的是第八阿赖耶识。所熏的第八识也要具备下...

所转依

【所转依】 修唯识行,于究竟位八识转依时,即能转之智,转舍染法,转得净法而成为所依,此亦有二类:一、持种依...

所转舍

【所转舍】 修唯识行,于究竟位八识转依时,是由能转道所转舍的有漏种子,此亦分为二类:一、所断舍:断舍的即是...

所缘

【所缘】 缘是攀缘的意思,心识所攀缘的境界,叫做所缘。...

所缘缘

【所缘缘】 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又作缘缘,即所缘之缘。所谓‘所缘’,即指心及心所认识作用之对象;若心、心作...

所转得

【所转得】 修唯识行,于究竟位八识转依时,以能转道,转舍二障之因而转得者,此亦有二类:一、所显得:显得者即...

阿那含

【阿那含】 为声闻四果中的第三果,梵语意译不还,彼等已断尽欲界九品之惑,不再还来欲界受生。此阶位的圣者中,...

阿那含向

【阿那含向】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阿那含果

【阿那含果】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即第三果也。谓此人断欲界后三品思惑尽,更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不来。...

阿陀那识

【阿陀那识】 阿陀那梵语,译为执持识,此有二解,一、为第八识的别名。因阿陀那识为执持感官、身体,令不坏的根...

阿毗跋致

【阿毗跋致】 梵文 avinivartaniya,即不退转,功德善根不再退失之意。《大智度论》卷四载:‘菩...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 略称《俱舍论》,意译《对法藏论》,又称聪明论。为部派佛教上座部教理集大成者,为《大毗婆...

阿梨耶识

【阿梨耶识】 即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在唯识宗是妄识、无覆无记、为有为诸法之所依。但在地论中,对此阿梨耶识的解...

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 为梵语 alaya 之音译。唯识宗立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此即八识之一。...

阿赖耶缘起

【阿赖耶缘起】 为四种缘起之一。唯识宗的唯识说,主张一切万法皆由阿赖耶识缘起。阿赖耶梵语 alaya ,意...

阿罗汉向

【阿罗汉向】 四向之一。不还之圣者,进断余残之烦恼而向于阿罗汉果者。见《俱舍论》卷二十四。...

阿罗汉果

【阿罗汉果】 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略称罗汉。意译应、应供、杀贼、不生、无学。...

【性】 性为体之义,因之义,不改之义。《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曰:‘性者体也’。《大乘义章》一曰:‘性释有四义...

性戒

【性戒】 二戒之一。如杀、盗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性戒。...

性决定

【性决定】 种子六义的第四义。此明种子随它本身能熏的善恶无记之性,生起现行时,也决定其现时的善、恶、无记之...

性宗相宗

【性宗相宗】 中国大乘佛教,习惯上把佛教分为性、相二宗,即法性宗和法相宗。但其内涵则与印度的性宗、相宗并不...

性相二宗十异

【性相二宗十异】 中国大乘佛教性、相二宗差异之处何在呢?明德清大师撰《华严经纲要》,说到性相二宗在理论上的...

性境

【性境】 唯识宗所立的三类境。即吾人心识所缘虑的对境,依其性质而分为三类。性境之性,是‘实’的意思,亦可说...

性境不随心

【性境不随心】 对于三类境,玄奘三藏有偈子曰:‘性境不随心,独影唯随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宗镜录...

性境五不随

【性境五不随】 玄奘三藏偈子︰‘性境不随心’,《宗镜录》六十八,谓有下列五种不随的情形,即:一、性不随:能...

性境五类

【性境五类】 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及《成唯识论了义灯》二书中,指出性境有下列五类,即:一、第八阿赖耶识...

定心所

【定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定的梵语三摩地,译曰正定,《成唯识论》曰:‘于所观境,令心专注,...

定中独头意识

【定中独头意识】 四种意识之一,为定中的第六意识。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等四种分别,其中,明了意识与...

定果色

【定果色】 法处所摄色之一。又名定所引色、自在所生色。定即禅定,自在所生色,谓菩萨入定,所现光明,乃见一切...

定异

【定异】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定者决定,异者不同,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决定不同而不杂乱。如瓜种不生...

定异因

【定异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一切有为法,自性功能差别,够引生自果,而互不杂乱,称为定异因。参阅‘十因’...

定业不定业

【定业不定业】 即定业与不定业。此指善、恶之业所招感的果报,有定与不定之别。分为招感结果之定与不定、招感结...

定学

【定学】 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又作增上心学。定可摄散澄神、摒除杂念,见性悟道。见‘三学’条。...

【明】 智慧之别名。《佛地论》卷一曰:‘有义明者以慧为性,慧能破闇故说为明。有义无碍善根为性,翻无明故。’...

明了意识

【明了意识】 此又称为五俱意识,为四种意识之唯识宗将有情的意识分为四种,即一、明了意识。二、定中独头意识。...

明代后叶唯识诸师

【明代后叶唯识诸师】 明季后叶,约明武宗正德年间至崇祯年间(一五○六─一六四四),百余年间,研究唯识的缁素...

明昱

【明昱】 明代唯识宗僧人。吴人,字高原。万历年间为名儒王肯堂讲成唯识论,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并将当时之讲义...

明得定

【明得定】 菩萨四加行位中,于暖位所得的禅定。此禅定为初步定慧的阶段,能观察对境之名、义、自性、差别等四法...

明增定

【明增定】 菩萨四加行位中,于暖位所得的禅定。《成唯识论》曰:‘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位。’...

明缘

【明缘】 生识的九缘之一。谓眼因明而见,无明则不能发于眼识,故明为眼识之缘。参阅‘九缘生识’条。...

非空非有中道

【非空非有中道】 即是唯识中道。一切诸法有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等三性。其中,遍计为空而非有,依他、圆成...

非故思所造业

【非故思所造业】 又作非故思业。为‘故思业’的对称。即未经特意思惟而于不知觉中所造的善恶业。此业由身、口造...

非执受大种因声

【非执受大种因声】 声尘的三声之一,指不是由人的自体所发之声,而是自然界所发之声,如风啸声、流水声等皆是,...

非想非非想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 四无色定之一,又作非有想非无想定。此定超越无所有处定,思惟非想非非想之相,具足而安住之...

非量

【非量】 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心识三量之一。现量,即直觉知识;比量,即推论知识。似现量,略称似现,即对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