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术语)自他共许而同意也。论场之用语。因明大疏上本曰:宗依必须共许,共许名为至极成就。...(譬喻)义楚十九曰:律云:护持净戒,如擎油钵,若护浮囊也。...凡十二卷。印度世亲着,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等译。略称十地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系注释十地经(华严经十地...【下地】 此有三种解释:一、三界分九地,境界优者为上地,劣者为下地。二、菩萨十地之位,因其高下而称上地、下地...(譬喻)三车之一。以譬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曰:羊车鹿车大牛之车,今在门外。...【诸欲出离】 p1345 瑜伽十九卷二十二页云:又复毒蛇,譬诸欲境。毒蛇首者,譬诸欲中所有爱味。若诸愚夫,爱味诸欲...【一实极微不成】 p0010 唯识二十论六页云:云何不成?颂曰: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梵名 Bījak。宗教诗。印度神秘思想家、宗教改革家喀比尔(梵 Kabīr, 1440~1518)作,弟子巴戈达斯(梵 Bhago Dā...(术语)佛所说之法,叶于正理,谓为圣法。...(地名)西域记八曰:渡尼连禅河至伽耶城,甚险固,少居人,唯婆罗门有千余家,大仙人祚胤也。出城东南行,三里,大...位于陕西蒲城县城北。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塔呈方形,共十三层,高三十八公尺,为多层密檐式之砖造建筑。塔...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一) 什么是佛教 问: 创造佛教的人是谁? 答: 这个人说起来谁都知道。他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名叫悉...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一段是说明,既然心外的境界是没有的,为什么我们内心会有种...
念佛行人最难的就是厌离和欣求,为什么最难呢?娑婆世界尽管很污浊,很苦难,但我们无量劫以来在这儿呆久了,呆久了...
男子,依佛法出家,仍为爱心所缚,常以苏油摩身,用汤水洗浴,种种饮食享用。因身为爱缚,不得圣道,其人乃往摩偷罗...问: 为什么每月初一、十五要敬香,礼佛?有什么渊源吗?请赐教。 正如法师答: 可以日日敬香一支,如果嫌多嫌麻烦...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眼睛干涩不舒,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你对着电脑的时间太久了!上班族除了注意劳逸结合,还...问: 我的母亲接触佛法后,大事小事忙不停,把自己搞得像个苦行僧一样,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健康。母亲一直比较强势,...
法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法】法之一字,梵语 dharma ,音译达磨。在佛典中用例极多,语意颇不一致。大致说来,早期佛教多以法为轨范义,《成唯识论》曰:‘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性。’任持自性者,意谓能保持自体的自性——保持其各自的本性而不改变。如松有松之自体,柏有柏之自体,我人的认识作用时有错误,如误认松以为柏,或误认驴以为马,但此松此驴,并不因我认知错误而改变其自体,即所谓‘不舍自相’;轨生物解者,谓令人产生对一定事物理解之根据,亦即法乃认识之标准、规范、法则、道理,以至于真理、善行。但后来法的意义趋于广泛,以法为概括宇宙间的一切,举凡有形的物质,无形的概念,大至星球,小至微麈,举凡意识所能思及的,都称之为法。而意识本身亦是一种法。不过佛教中一般说到法,多指佛陀的教法,如佛、法、僧的法,乃至三藏十二部经典。但如更严谨的说,法即是缘起,如《中阿含·象喻迹经》谓:‘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而在《佛说稻芊经》中更直接的说:‘见缘起便见法,见法则见佛。’此即是说,‘缘起’就是‘法’,而‘法’就是‘佛’。缘起、法、佛是三位一体。《杂阿含·二九六经》载:‘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由此可知,佛法中所说的‘法’,事实上即是宇宙间自然的法则。
上篇:佛四无畏 | 下篇:法王子住 |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大慧菩萨住于须弥山顶,由童子相菩萨之请,说此咒。...
共许
持油钵
十地经论
下地
大牛车
诸欲出离
一实极微不成
赞歌集
圣法
伽耶城
北寺宋塔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推荐】觉海慈航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解脱色身的爱缚
初一十五为什么要敬香礼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