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不圆满灭】 p0325 集论五卷十三页云:何等不圆满故?谓诸有学,或预流果摄、或一来果摄、或不还果摄等所有灭。...亦名:新衣戒制意 子题:圣道幢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新衣戒六十。凡坏色染衣,道服标式,内遣着情,外...【相秘密】 p0836 摄论二卷十三页云:二、相秘密。谓于是处,说诸法相,显三自性。 二解 世亲释五卷十三页...【七妙法】 p0054 集异门论十七卷二页云:七妙法者:云何为七?答:一、信,二、惭,三、愧,四、精进,五、念...(术语)众生之真心,识知精明,谓为识精。圆觉经曰: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五大】 p0247 此数论师义。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一页云:五大者: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空界色...(术语)觉知外境时,顺次起五个之心。即卒尔心,寻求心,决定心,染净心,等流心也。详见瑜伽师地论一,法苑义林章...全一卷。宋代复庵撰。又称复庵和尚华严纶贯。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系就八十华严中七处八会三十九品等内容,所作略...闻,指听闻教法;思,指思惟义理;修,指修行。而闻慧、思慧、修慧等三慧,即为经由闻、思、修而成之智慧。此三慧乃...(异类)梵语曰阿修罗Asura,旧译无酒。以果报似天趣而非天趣故也。...【瞿那末底】 西域记云:唐言德慧。...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优婆塞戒经...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会。 有一次...
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界的果报的升沉就是从这个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产生了...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把布施放在首位呢?因为布施是修福的第一大科目。 我们凡夫众...
不学佛之前,都是散乱、黑暗、狂躁的心,在里面加入佛号,就有转化的功能。一句佛号就能收摄散乱的心,让它逐步有序...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梵志常法,通晓经文多者得为上座。其中有一位梵志(提婆达多...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我于四月二十六日由重庆到蓬溪,因为蓬溪白塔寺修成以后,新建了座观音阁,千手观音菩萨圣像...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着万物,以丰富的物产滋养着人类。作为地球之子的人类,对于母亲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可是...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上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忏悔...
法执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法执】二执之一,是‘我执’的对称,又作法我执、法我见,系应破除的两种执著之一.法执,乃不明诸法因缘所生,缘生无性,如幻如化,而执著诸法为实有的妄见。《成唯识论》卷二载:‘法执皆缘自心所现似法,执为实有,然似法相从缘生故,是如幻有,所执实法妄计度故,决定非有。’法执有‘俱生法执’与‘分别法执’二种,参阅别释条。
上篇:法处所摄色 | 下篇:法云地 |
(杂语)执着之妄情也。五教章中曰:以执情而惊怪。...
不圆满灭
着新衣戒制意
相秘密
七妙法
识精
五大
五心
华严经纶贯
闻思修
非天
瞿那末底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并不缺少佛性

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推荐】一句佛号就能收摄散乱的心

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殊胜和修法

莫让地球母亲再流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