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名数)一,色识住。二,受识住。三,想识住。四,行识住。即以有漏自身中之四蕴为体。此四蕴是识所依也,是识所著...梵名 Sāramati。音译娑啰末底。据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卷上所载,为中印度那烂陀寺之僧,佛示寂后七百年之刹帝利种,...【预流沙门果】 p1232 显扬三卷十八页云:一、预流沙门果。若随胜摄;三结永断。谓身见、戒禁取、及疑。若全分摄;...(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十九品之名。明五种之法师,道力增逸,得六根清净之功德者也。故名曰法师功德品。...【色究竟天】 p0569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六卷二页云:云何色究竟天?谓色究竟天一类伴侣,乃至广说。问:彼天何...中国宋代古塔。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其地旧有六和寺,塔因寺得名。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王钱...【本惑】 即根本烦恼,与随惑相对而言,称本惑。根本烦恼有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其中恶见又开为身见、...【唯识俗诠】 明代明昱述,全称《成唯识论俗诠》,又作唯识论俗诠,凡十卷。系明末明昱应王肯堂之请,将讲解、诠释...(术语)于语句发妙悟,通达无碍也。三昧为梵语,一心专注之结果,得妙悟之称。...(界名)Asvakarṇa,又作阿沙干那。九山之一。译曰马耳。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頞湿缚羯拏,此言马耳。翻梵语九曰:阿...指男、女仆。在古印度,为征服者所使役之土著,称为奴婢,被视为可以交换、买卖的财产之一。佛典中常有“奴婢钱财”...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僧伽吒经...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它是佛说一切教法之中的一大总相法门。这正...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识下手,它从第六意识下手。它的方法很不错,因为你挑战第七意...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众多弟子开示法要。当时在座有位比丘心里想:希望如来对我有所...佛法修行有动有静,动静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功,要做到完全没有杂念是不可能的事,但有了杂念可以调伏,不...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叫极乐?就在于无有众苦但受极乐。极乐就是超越了现象界,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那种法性的乐...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我们的」,这虽然还谈不上彻底解脱,至少可以渐渐摆脱得失的观念,...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不能由于你没有见过,你就说我不相信他的存在。甚至你的高祖...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恒传法师答: 阿弥陀佛,走神的情况下一方面说明定力不够,...
定异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定异】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定者决定,异者不同,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决定不同而不杂乱。如瓜种不生豆苗,豆种不生瓜蔓者是。《百法直解》曰:‘定异者,依于善恶因果种子现行各各不同假立。’而《百法纂释》中则谓:‘言定异者,谓善恶因果,互相差别,以善因必感乐果,恶因必感苦果,一定永异,故曰定异。’
上篇:定果色 | 下篇:定异因 |
(物名)同于香案。香炉之台。见象器笺十九。...
四识住
坚慧
预流沙门果
法师功德品
色究竟天
六和塔
本惑
唯识俗诠
句语三昧
頞湿缚羯拏
奴婢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上班族修行受用的方法

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
慧律法师:摧毁「自我意识」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