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术语)前生未了之因缘也。苏轼诗曰: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物名)Varaṭā,Gandholi,蜾裸也。楞严经七曰:蒲卢等异质相成。同长水疏曰:蒲卢蜾裸也,取青虫为子,非己所生...千手观音所率领之二十八部大仙众。...【定异】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定者决定,异者不同,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决定不同而不杂乱。如瓜种不生豆...【王立性暴恶】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二页云:云何名王立性暴恶?谓有国王、诸群臣类或余人等、随于一处,现行少小不...梵语 anātman 或 nir-ātman,巴利语 anattan。又作非身、非我。我,即永远不变(常)、独立自存(一)、中心之所...(杂语)十二摩多是女身,表三昧也。...(术语)无明有迷事与迷理之二,不达缘起之诸法,云迷事。行事钞一上曰:迷事者障俗谛故,迷理者障真谛故。...(术语)但有比丘之名而无比丘之实者,谓无戒之僧也。大集经九曰:若无净持戒,漏戒比丘以为无上。若无漏戒,剃除须...(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新译。法华玄赞二曰: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指宋代临济宗智朋禅师。闽(福建)人。号介石。生卒年不详。秉性高洁而恳挚,在浙翁如琰门下得法印。绍定二年(122...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
《韩非子说林》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桓赫的雕刻大师,当别人问起他的雕刻之道时,他回答说:其实雕刻的秘诀...
化城是《法华经》里讲,为了引诱那些根机暗钝的众生,本来是用一乘法来度众生的,但一乘法他信不及,感觉到五百由旬...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食的种类有九种: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禅悦食、法喜食、愿...
有一本《物犹如此》的古书,收集了许多可歌可泣有关母爱的故事,以下摘取其中三则。 有个叫桓温的人,一次前往四川...接着我们来讲因果,因果是从因缘而来的。从前与后的关系看,叫作因果;从彼与此的关系看,叫作因缘。你和我的关系,...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对待真理的态度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天看到两个猎人在指手画脚,好像为了一...
普贤菩萨强调,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就是用法来作供养。我们知道,我们用种种的钱财呀,物品呀来供养,在受三皈...
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
法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法界】指意识所缘对象的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处之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之十七界亦称为法,故广义的法界,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若自现象与本体观之,则可分为四种法界:一、法指万法,界谓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乃构成一千差万别的现象界,此称为事法界。二、诸法的现象虽繁多,然其真实体性则常住不变,平等一如,超越语言文字,为寂然圣智之境,此称为理法界。三、所有现象界与本体界具有一体不二之关系,其一一之法,相即相入,一与多无碍,法尔圆融,此称为理事无碍法界。四、一切现象界互为作用,一即一切,一切即重重无尽,事事无碍,此称为事事无碍法界。
上篇:法相辞典 | 下篇:法界无量回向 |
【应合掌】 p1399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应合掌者:卽为前说应招延应奉请二事而延请时。...
未了因
蒲卢
千手二十八部
定异
王立性暴恶
无我
十二三昧声
迷事
名字比丘
无上正等正觉
福建子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给自己留些余地

极乐世界绝不是化城

佛教中的九种食

救拔母亲出离生死
圣严法师《因果法》
三八等于二十三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