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即死亡之时期。又作死时、化期、命终之期。释尊于入灭前三月时,即预告不久将入灭之事,此系长阿含卷三游行经等所传...指九种阿弥陀佛之尊形。由于机类不同,往生极乐净土者有九品之别,其来迎之佛亦有九品,后世特以印契区别其相。以其...(杂名)阄者从佛教出,而有种种之别。...亦名:突入王宫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末利夫人供佛奉信,劝王信乐,听诸比丘入宫无障。迦留陀...(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心住何处即住?答:住无住处即住。问:云何是无住处?答:不住一切处,即是住无住...【坚力持性】 p1028 瑜伽四十四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坚力持性?当知此性,略有二种。一者、自性,二者、依处。言自...(一)北平名刹之一。建于明成化(1465~1486)年间。正殿、后殿尚存有严嵩所撰之碑。寺内牡丹极盛,东有国花堂,又以...(1337~?)讳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后即位,年号建文。于燕王靖难之变时,剃发并改名应文,逃离京师。经湖湘入...指天台圆教十信位之菩萨。阶位相当于法华经卷六法师功德品之六根清净位。此类菩萨了知断惑之十信,信信皆通,具足十...(术语)六因之一。俱时有之法,互为因,谓之俱有因。例如地水火风之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者,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依躭嗜】 p0767 瑜伽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义、几蕴、是依躭嗜?答:多随欲贪自在转义。一切一分是依躭嗜。...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一、持咒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并且修行就是要修得与法相应,修得有效果,这最要紧。个人过去...
问: 有人讲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不要多了,多了怕临终心乱,是不是这样呢? 大安法师答: 这个问题原则上来说...佛陀住世时,带领为数众多的比丘共同学法修行。某天早上,许多比丘聚在一起,谈论一位言行不一的比丘,这位比丘说起...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寺庙的念佛韵调,因为使他们想起死亡办丧事,所以他们内心有排...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 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
要富贵得先修供养,不布施怎么感果呢?为什么今生有穷的,有富的? 从前有位施主,年轻念书的时候,所有的考试都是...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而且招致种种业报,沉沦生死海中,轮转六道,欲出无期。而且轮...不悲观、不沮丧,生命中的危机就会成为转机。 有个朋友工作很辛苦,工作很多、指责很多,但薪水却很少。他原本总是...
阿毗达磨俱舍论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意译《对法藏论》,又称聪明论。为部派佛教上座部教理集大成者,为《大毗婆沙论》的纲要书。公元第五世纪间,世亲菩萨所著。汉译本有二,一为陈天嘉四年真谛所译的《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本;一为唐永徽二年玄奘所译的三十卷本,历来为法相宗的基本教本。本书基本上是反映世亲住世时代,当时流行于迦湿弥罗的说一切有部,关于世界、人生及修行的主要学说,并吸收经量部的许多观点。内容由界、根、世间、业、随眠、贤圣、智、定等八品构成,另又附录破我品,则成九品。其中第一、第二的界品与根品,说明现实世界(物质与精神界)成立之要素的‘法’,并说明有为、无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六因四缘等名相。第三的世间品,说明地狱乃至天界的生物世界(有情世界)与物理世界(器世界),并介绍印度的宇宙观及地理说。此外,更解说十二缘起,说明轮回的相状,此即业感缘起论。第四业品,说明轮回的原因,并细分业的种类。第五随眠品,叙述烦恼,将其分类为六大烦恼、十随眠、八十八使、百八烦恼,并介绍过去、未来、现在等三世实有论,而加以破斥。世间、随眠、业等三品系明示迷之世界(有漏),至于第六贤圣品,则将悟入的阶位分为凡夫位的之三贤、四善根,圣者位的四双八辈,又说明悟入的观法即四谛十六现观。第七智品,则是说明世俗智、法智、类智等十智为获得开悟之智慧,并说明十八不共法。第八定品,除说明产生圣智基础之禅定外,复说明四禅、四无色定、三解脱门、四无量心等其他禅定。第九破我品,则是站在无我之立场,以破斥犊子部之非即非离蕴我及胜论之我等,即明示无我之道理。如上所说,本论将广博繁杂的《大毗婆沙论》教理,技巧地整理为八品,体系严整,论旨明彻,冠于诸论,为有部教学的纲要书。
上篇:阿毗跋致 | 下篇:阿梨耶识 |
十重戒中之第九戒。又称瞋不受悔戒、瞋不受谢戒、故瞋戒。即为防止起瞋恚心而不受他人悔谢所设之戒条。梵网经卷下(...
死期
九品弥陀
阄
入王宫门戒缘起
住无住处
坚力持性
极乐寺
应文
十善菩萨
俱有因
依躭嗜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首愚法师关于修行的开示

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是这样吗
山鼠与狸猫

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尽享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