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重戒中之第九戒。又称瞋不受悔戒、瞋不受谢戒、故瞋戒。即为防止起瞋恚心而不受他人悔谢所设之戒条。梵网经卷下(大二四·一○○五上):“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缘、瞋法、瞋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瞋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另于法藏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四明制此戒条之十意,即:(一)瞋心于惑中为最重。(二)成恶业道、恶趣因。(三)烧灭宿世诸善根。(四)能结大怨,累劫难解。(五)由此能害诸众生。(六)能作无间罪。(七)能障菩萨忍波罗蜜。(八)害诸菩萨大悲心。(九)令所化众生皆舍离。(十)具足成就百千障。此外,菩萨地持经卷五、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优婆塞五戒威仪经,及昙无谶所译菩萨戒本等,均以之为四波罗夷之一,菩萨善戒经视为八重法之一,菩萨内戒经则说为四十七戒之一。[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菩萨戒义疏卷下] p611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语)张势而叱吒其物之声。从黄檗临济以来,禅家之宗匠,多用之以打破学人之漆桶。...(一)乃绳索缠成一团或语言纠葛不清之意。 (二)又作一落索。文章之一段、一节称为一络索。为禅宗典籍中常见之词汇。...(物名)香料之一种。安息香树所生之脂汁块也。安息香树产于暹罗波斯等,高丈余,落叶树也。叶为卵形,有光泽,花外...【羼提】 此云忍辱仙。西域记云:瞢羯厘城东,有大窣堵波,是忍辱仙被歌利王割截之处。发轸问:辅行引此,明三...凡二卷。宋代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系由传法史考订禅门祖师之正脉法统,并论述师徒...【唯识成空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四难。外人问:若一切法空,这唯识性岂不是也空了吗?论主答曰:不空。怎样不...(术语)Saṁgha,又作僧佉,僧加,僧企耶。译曰众和会。常略曰僧。比丘之众多和合者。木槵子经曰:至心称南无佛陀...【法住智】 p0758 瑜伽十卷十七页云:云何以法住智?谓如佛施设开示,无倒而知。 二解 瑜伽八十七卷八页云...(术语)绝妙之行因。菩萨之大行也。法华文句会本十曰:妙因斯满,极果顿圆。...梵语 abhinive?a。指由虚妄分别之心,对事物或事理固执不舍。又称迷执、执着、计着、着。不知五蕴假和合产生人等众...日本时宗总本山。别称藤泽道场、无量光院、游行寺。位于神奈川县藤泽市。为一遍上人所开创(一说为四世吞海所开创)...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
问: 《净土圣贤录》中的许多事例,愚夫愚妇等念佛,并没有做利他之事,为啥也能临终往生净土? 宏海法师答: 这个...
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看修行有二种人:一种是初学者,一种是老参。初学者,他才不管...
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没有不成的。 有一次,佛陀的祖国迦毘...
父母生养了我们,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成人,虽然每位父母都不是那么完美,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这些问题,不...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沙门。他穷得一无所有,终日以乞讨为生,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不伤害生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自己有时会想不通,为什么求夫求妻可以求得到?为什么会感得一个好的伴侣。人不是都...各位尊敬的法师、各位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10年2月14,是农历大年初一,这在中国和台湾以及全世界的华人,...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习气早已难以割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瞋心不受悔戒
【佛光大辞典】
上篇:瞋 | 下篇:瞋恚三种发相 |
(界名)五净居天也。性灵集七曰:五居足疲秣,十虑心灭休游。...
喝
一络索
安息香
羼提
传法正宗论
唯识成空难
僧伽
法住智
妙因
执
清净光寺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愚夫愚妇没做利他之事,为何也能往生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就算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

自己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鹦鹉吞珠
前世今生夫妻缘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