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为六念之一,四摄法之一, 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之一。此处仅就十波罗蜜多而言。修唯识行,...【他受用土】 唯识宗所立的四种佛土之一,又称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亦即实报土,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玄奘】 玄奘大师,是我国的四大译经家之一,也是唯识宗的开创人。他俗家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隋文帝开皇二...【功用地】 指初地至七地的菩萨阶位。菩萨于各种修行阶段中,初地以上,到第七地之菩萨,虽然已证得真如,然犹须...【尼干子外道】 印度古代六师外道之一,此外道因以修苦行,离世间之衣食束缚,而期远离烦恼之结与三界之系缚,故...【出离】 出离是超出、脱离之意。即出离迷界出生死轮回之苦,而成办佛道,以达于解脱之境,亦即出离三界之牢狱,...【有心位】 指心识在生起作用的状态下,称‘有心位’,为‘无心位’的对称。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所举,无心睡...【有支】 十二因缘的第十支。由于爱、取二支的驰求执取,贪得无厌,这就积集下了引来生之果的业因。《涅槃经》云...【有支习气】 为三种习气之一。有指三有,即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支是因的意思,即三有之因的熏习气分...【有分识】 有指三有,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分是因义。作为三界中生死轮回之因的心识,称有分识。这是部派...【有功用】 指假借身、口、意的动作,而修习无相观。亦即不能任运修习无相观,尚须藉方便加行来修。若不假借身、...【有宗】 指主张宇宙诸法为‘有’的宗派,又作有教。与主张一切皆空、般若皆空的‘空’教相对。佛教解释宇宙万有...【有宗二谛】 在印度,作为大乘有宗的瑜伽行学派,亦讲二谛,但对真俗二谛的解释则不同于空宗。《显扬圣教论》卷...【有所依】 心王、心所之异称。以心王、心所均有所依,故称有所依。《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举出心、心所法之别名...【有所缘】 为心王、心所的异称。因心王、心所皆有所缘之境,故称有所缘。所缘,谓心识攀缘寄托的境界,如眼识缘...【有相唯识】 陈那对唯识理论,于‘四分说’中是三分家,即于相、见分之外,另立自证分,且主张相分实有,相、见...【有根身】 即指有情的身体,身为身根,是总名,身根中眼、耳、鼻、舌根,故称有根身。...【有执受】 即是有感觉的意思。亦即被心、心所法所执持的众生之身体。反之,则称无执受、非执受。俱舍宗认为有生...【有情】 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新译有情,指有情识、情见的众生而言。关于‘有情’与‘众生’二语间之关系...【有情世间】 又作众生世间、众生世。为众生(有情)、国土、五蕴三种世间之一。指五阴所成的一切众生。《俱舍论...【有顶天】 此有二解,一、指色究竟天。乃色界四禅天之第九天,为有形世界的最顶峰,故称有顶。二、指无色界的第...【有为生死】 又作分段生死。是‘无为生死’(变易生死)的对称。指三界内之生死。六道众生由于果报之不同,而于...【有为法】 为者谓有所作为、造作之意。又简称有为。乃泛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的现象;狭义而言,特指人的造作行为...【有为果】 是‘无为果’的对称。指由因缘和合的有为法所结之果。于五果中的士用、增上、等流、异熟等四果为有为...【有漏】 为‘无漏’的对称。漏是流失、漏泄的思,为烦恼之异名。人类由于烦恼所产生的过失、苦果,使人在迷妄的...【有漏因】 指招感三界果报的业因。如五戒十善为善法之因,五逆十恶为恶法之因。此亦相当于四谛中的集谛。...【有漏行】 谓以有漏智(世俗智)行世俗之善恶等行为。亦即以有漏心所修的行法,称为有漏行。如见道以前的修行,...【有漏果】 由有漏因所招感的果报。如轮回于三界六道,皆为有漏之果报。此亦相当于四谛中的苦谛。...【有漏善】 为无漏善的对称,谓生起无漏智以前,凡夫所发之善根。如五戒、十善,及见道以前的善根皆是。若修有漏...【有漏智】 为‘无漏智’的对称,指烦恼未断尽的世间智慧。又作俗智、世间智。此智慧虽观缘一切有为、无为之法,...【有漏业】 为‘无漏业’的对称。指不离烦恼过非的诸善恶业。在黑白等四业中,以招欲界恶果的黑黑业、招色界善果...【有漏道】 又作世间道、世俗道,为‘无漏道’的对称。有漏之修道,系能招感人天等三界果报之行法,故称有漏道。...【有漏无漏】 此为有漏与无漏二者的并称。漏为漏泄之义,即指烦恼。有烦恼而轮回生死,称为有漏;无烦恼而能出离...【有漏无漏种子】 依种子的性质说,分为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一者有漏种子,这是能产生种种现象的种子,亦即三界...【有漏种子】 有漏种子即生起诸种现象、三界六趣受生死的种子。此有三种,一者名言种子,二者我执种子,三者有支...【有漏识】 为‘无漏识’的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以因位至第十地的金刚无间道等为有漏识。然而第...【有对】 为‘无对’的对称。对是碍的意思,有对即法有碍。碍有二种,即障碍与拘碍。五根、五境及心、心所等诸法...【有余依涅槃】 为‘四种涅槃’之一。依指依身,即人的身体。小乘佛教认为,虽断却一切生死原因的烦恼而证得涅槃...【有学】 此即指为断尽一切烦恼,而修学无漏的戒、定、慧,及择灭之理的修行者。亦即佛弟子虽能知见佛法,然尚有...【有覆无记】 为无记之一种。无记分两种,一为有覆无记 二为无覆无记。覆有二义,一是覆障,谓染法覆障圣道;二...【有边无边论】 又作边无边等宗。为外道十六宗之一。即依止世间之诸种静虑,而计执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有体】 与无体相对,为有实体之法。有部宗立七十五法,成实宗立八十四法,法相宗立百法,为有体之法。其中有有...【自内证】 指自己内心所证悟之相。又作内证。据《成唯识论》卷十载,圣者各自证悟真如法性之理,曰自内证。...【自受用土】 唯识宗所立的四种佛土之一,又称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即实报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自性】 指自体之本性,唯识家多称为自相。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的个性,即称为自性。换句话说,自...【自性分别】 三分别之一。又作自性思惟,于心识的认知作用,指任运觉知现在所缘之境,稍加推测思考而分别其自性...【自性身】 乃三身之一,四身之一。指自性本有之身,非依后天人为而得者。依唯识宗说,此身即诸如来的真净法界,...【自性清净涅槃】 唯识宗所立的四种涅槃之一。《成唯识论》卷十载: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指一切法之实性即为真如之...【自性善】 指本质即善之法,为四种善之一。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等三善根,不待相应及其余之等起,其体性本...【自性无自性】 指存在与非存在。自性即自身,指存在而固定的实体;无自性,即非自身,指非存在而不固定的实体。...【自性寻思观】 为唯识宗修行,第二加行位所修的四种观法之一。自性者,诸法各自之体性。有为色、心诸法,皆是仗...【自相共相】 独自个别的体相,与其他诸法不共通者,称为自相;与自相相对,不囿限于自相,诸法共通之相,称为共...【自然外道】 古代印度的外道之一。此外道主张万物非依因缘而生,系由自然所生者,与无因外道相同。见《成唯识论...【自业自得】 一切善行、恶行,凡自身所造之业因,必由自身承受所造成的苦、乐之结果,此又称自作自受。一般称受...【自证分】 又作自体分,唯识宗所立识体四分的第二分。自是自体;证为证知,即为自觉的证知作用。四分中的见分有...【自体色与根所取色】 能造四大造作一切色法,但所谓一切色法,不出‘自体色’与‘根所取色’两大类。一者自体色...【色】 色为物质存在的总称,与心对称。在五蕴中称为‘色蕴’,在‘五位百法’中称为‘色法’。色的意义,如《五...【色心】 有形质碍之法,无知觉之用者谓之色,反之而无形质可见,有知觉之用者,谓之心。在于诸法,谓之色心,在...【色有】 三有之一。三有指欲有、色有、无色有;与欲、色、无色三界同义。以色界四禅天的果报乃实有者,故称色有...【色身】 指有形质的身体,即是肉身。反之,无形者称为法身,或智身。故具足三十二相之佛,系为有形的生身而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是心经中的名句,尽人皆知,但误解者多。此须自四大、极微说起。四大又称四大种,一者...【色法】 为‘心法’的对称,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科,而以五蕴为基础。五蕴再加以归纳,只是色、心二法。...【色法分类】 色法的分类,各家所说不一,简介三家如下:一、成实宗的分类:成实宗为小乘空宗,分色法为十四种,...【色界】 色界为三界之一,有净妙之色质的器世界及其众生的总称,位于欲界上方,乃天人的住处。此界的众生虽离淫...【色相非心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五难。外人问:色法是有质碍的,识是无质碍的。如果色法也是以识为其本体,...【色界系】 指法之系属于色界者,曰色界系。如梵天之法为色界之所属。《大智度论》十一曰:‘檀有三种:或欲界系...【色欲】 五欲之一。爱著于青黄赤白等显色或男女形色等之欲情也。又男女之淫欲谓之色欲。...【色境】 又作色处,为五境之一,是眼根所对之境,为眼识所缘的对象。色境的色,不是色蕴所摄的一切色法,而是眼...【色蕴】 又作色阴、色受阴,为五蕴之一。色为变碍义;占有一定空间,且会变坏者,称之为色。而色之聚集,称为色...【色蕴五种相】 据《显扬圣教论》卷五所载,色蕴略有五种相,即:一、自相,即色身诸法各有不同之自相,如坚是地...【因力】 乃万物生成时直接的力用,为‘缘力’的对称。《俱舍论》卷二载:‘又诸根生非由有用,若有因力,无用亦...【因果】 指原因与结果。此为佛教教义体系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世界一切诸法的形成,‘因’为能...【因果三法则】 因果,亦称‘因果律’。因果律有其三法则,即:一、果由因生:无因不能生果,有果必有其因。唯有...【因果同时】 唯识宗立论,阿赖耶识有生起一切法的功能,此能生之因,谓之种子,自此种子生起色、心诸法,谓之现...【因明入正理论】 印度商羯罗主造,唐代玄奘译,全一卷。作者商羯罗主,是陈那论师的弟子,因陈那所著之‘因明正...【因明入正理论疏】 又作因明大疏。唐代窥基撰,凡三卷。唐代疏解因明入正理论者颇多,如净眼、神泰、文备、靖迈...【因明八论】 印度新因明之祖的陈那论师,关于因明学方面的著作,在唐代义净所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列举出...【因相】 阿赖耶识有三种面相,曰因相、果相、自相。因相,谓第八阿赖耶识能摄持一切种子,此种子为万法生起之原...【因能变】 又作因变。为‘果能变’的对称。唯识家就诸识变现诸法,分别为因能变与果能变二种,所谓因能变,指第...【因缘】 为因与缘的并称,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因、为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依...【因缘果报】 因果,具足说是因缘果报。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因缘变】 二变之一,为‘分别变’的对称。即由因与缘的势力变现者,称为因缘变;由作意、计度等分别力变现者,...【地大】 为地、水、火、风四大种之一,即是能造一切色法的四种元素之一,以坚实为性。《大乘广五蕴论》载:‘云...【地界】 四大中地大的别名,地大以坚实为性,通一切物的坚实部分,故称地界。是为造作一切物质的四元素之一。...【地狱】 梵语 naraka 或 niraya, 音译作捺落迦、那落迦、泥梨耶等,又作不乐、可厌、苦具、苦...【地论八识】 地论师立有八识,但与玄奘一系新译则不尽相同。地论八识为︰一、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地论宗】 为唯识宗三系之一,是唯识宗的前驱。我国自北魏到唐初时代,许多精通、弘扬《十地经论》一派僧侣所形...【地论释心】 地论师对心有三种解释,一者八识总称为心,《大乘义章》曰︰‘一切识总名心’。二者第七阿陀那识称...【行】 身口意之造作,曰行。又,内心之趣于外境如心行。《大乘义章》卷三曰:‘内心涉境,说名为行。’《俱舍论...【行支】 十二因缘的第二支。行是心识中思心所的作用,《俱舍论》曰:‘思及思所作,思即是意业,所作谓身语。’...【行相】 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认识作用。心、心所以各自的性能,游履于所缘境相上,此称为行相。唯识宗以‘万法唯...【行苦】 为三苦之一。行是迁流之义,因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而无刹那常住安稳;见诸法无常,而感逼恼,称为行苦...【行舍心所】 为唯识宗十一善心所之一,略称为舍。指远离惛沈、掉举的躁动,住于寂静,而不浮不沈,保持平等正直...【行唯识】 唯识宗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义总摄为五种,称为五种唯识,此为五种唯识之一。行即修行,以修...【行蕴】 为五蕴之一。行是迁流、造作的意思蕴为聚集、类别的意思,《大乘五蕴论》曰:‘云何行蕴,谓除受、想,...【名色支】 十二因缘的第四支,所谓‘识缘名色’。这是‘纳识成胎’后,精神的主体和物质相结合,成为受精卵,此...【名身】 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名者名词,身者聚义,这是能诠自性的语言。《百法直解...【名言】 名指名称,名言指名称与言说。名称言说为能诠者,能诠显真如本体的真义,然真如无有实体,而是一种方便...【名言等三种熏习】 即三种习气,一、名言习气。名相概念熏习阿赖耶识所形成的种子,成为现实各种事物的原因;二...
【可见有对色】 可见,指肉眼可见者;有对,指由极微细物质组成而具有障碍之性者。可见有对色,即指色境。又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