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三藏法数云: 一、一切智无所畏 一切智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尽知尽见也。无所畏者,佛作诚言,我是一切...亦名:调度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若生时造送终调度,并入重。”资持记释云:“送终调度,谓车舆、棺椁、预作坟茔...(术语)十二处之一。意根所对之境,总名法处。...亦名:法同食别界结法、结同法别利界法、同法别利界结法、单法同界结法 子题:法同食别界 随机羯磨·诸界结解篇:“...【善能堪忍】 p1143 瑜伽二十五卷二页云:云何名为善能堪忍?谓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弄不报弄。堪耐椎杵...(术语)四种授记之一。见菩萨根性熟,现于一切大众前授成佛之记也。...指黄昏所击敲之鼓。日没之时,四季各异,配合其时击鼓。击法与“晓鼓”(报知天明之鼓)相同,即由缓而急计三通,三...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砌佛塔。位于山东历城县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塔身全部用青石块...【八识六义】 慈恩大师窥基,在《百法明门论解》一书中,解释此含摄八识的心法,有曰:‘心法者,总有六义:’这六...【法】 p0755 瑜伽三卷十六页云:遍能任持,唯意境性;故名为法。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法者:略有...北魏僧。赵郡(河北赵县)人。年四十始出家。戒行精至,开演经典。北魏皇始(396~397)年中,受太祖之诏赴京,后任...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
所谓六根对六尘,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不去分辨的时候,它仅仅是叫根尘相对,无所谓苦和不苦,只是根、尘、识三者接...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悲愍众生,即慈悲众生。第三、求证菩提。 厌离有为,譬如说...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就是有些东西在临终的时候会让你起颠倒的,有些东西会在...
人家说聪明不过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说的。你不要看出家人没做什么事,他学什么会什么,非常聪明,世智辩聪一学...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不受呵责。 二者,喜见他短,自谓...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绝望,阻碍人生的修行。如果能够将包袱抛弃,你就能够过得更好...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因为他前生积集的善业太大了,由于前生善业太强,所以今生事事...
自证分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自证分】又作自体分,唯识宗所立识体四分的第二分。自是自体;证为证知,即为自觉的证知作用。四分中的见分有缘虑、了别相分的作用,但不能自知其所见有无谬误,故必须另有一证知见分的作用,即是自证分。自证分即识之自体,故又名自体分。自证分还有一种再度知的作用,与自证分互相为证,以证二者有无谬误。参阅‘识体四分’条。
上篇:自业自得 | 下篇:自体色与根所取色 |
(人名)Droṇa巴,Dona,婆罗门名。佛于拘尸那城沙罗双树间火葬讫,诸国王来,欲得其舍利,而开争端,平分佛舍利止...
四无所畏
送终调度
法处
摄僧法同食别界结法
善能堪忍
现前授记
昏鼓
四门塔
八识六义
法
法果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学戒律要有三种心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推荐】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

人不可貌相,有很多和尚是异相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