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宝印手,梵名 Ratna-mudrā-hasta,音译啰怛曩谟捺啰贺萨多。位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主尊地藏菩萨左方第二...Hongwunanzang 明代刻造的3个官版中最初版本。又名《初刻南藏》。明洪武五年(1372)敕令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指到达佛果唯一无二之道路。一者,唯一;道者,能通之义。亦同于一乘。别于二乘、三乘法门,以成佛之法,实非有二三...【般若】 法界次第云: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阂,名为智慧。大论云:般若定实相甚深...又作起尸鬼。行毗陀罗法所用之鬼名。毗陀罗为印度古代之咒法,诵此咒能使死尸起而杀人。[法华文句卷十下](参阅“...(地名)Mucilinda,又作目邻山。龙王名。取所住之龙王以名山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目脂邻陀山,旧言目真邻陀,或...岁终祭神,叫做腊。出家人的年岁,是以受戒后安居之次数作计算,故有戒腊、夏腊、法腊等之称。...地藏菩萨的密号。...【如来所都】 p0576 佛地经论一卷十二页云:如是净土,果相圆满。其主云何?宫殿定有主依持故。如来所都。谓大...【如来七日停棺处】 p0580 西域记六卷十九页云:金刚躄地侧,有窣堵波,是如来寂灭已七日供养之处。如来之将寂...(杂语)五灯会元曰:怀海禅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僧伽吒经...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而失足,不因妙法不学而错败,不因邪思而乱志,不因心薄而轻行...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
【原文】 有修净土忏法者,一僧谓曰:经不云乎?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胡为是仆仆尔亟拜也?忏者问:如何是实相...我们因无明的烦恼没有断,俱生我执坚固,会有什么清净啊!有什么慈悲啊!有什么无我啊!我们内心朋从尔思的大多还是...
修净土法门,我们都会念佛。但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为了求平安吉祥。很多人到庙里拜拜、念念,说为...
世间的人之所以贪财,因为财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地位的陪衬。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可见拜金主义也非自今日...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但明天就产生变化了。凡是会变化的东西都是属于虚妄的。你看...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也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心宽化解之。 俗话...
有漏无漏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有漏无漏】此为有漏与无漏二者的并称。漏为漏泄之义,即指烦恼。有烦恼而轮回生死,称为有漏;无烦恼而能出离生死,称为无漏。于各种烦恼之间,具有互相随增(随顺增长)关系者,称为有漏法;无互相随增关系者,称为无漏法。在四圣谛中,苦、集二谛是有漏法,灭、道二谛是无漏法。关于有漏与无漏之分别,世间凡夫有漏之身体,称为有漏身;而无漏清净之佛身,称为无漏身。又修行有漏之六行观,能招感人天三界的果报者,称为有漏道;而修行可证得涅槃道果的行法者,称为无漏道。以世俗之法为对象,所产生之智慧,称为有漏智;而证知四谛之理,及见道以后的圣者之智慧,称为无漏智。凡夫于见道之前所作之善,称为有漏善;见道以后之圣者所作的无烦恼污秽之善,称为无漏善。以有漏智所作之世俗行为,称为有漏行;以无漏智所修之四谛观行,称为无漏行。以有漏道断除烦恼,称为有漏断;以无漏道断除烦恼,称为无漏断。有漏行能招感人、天等五道的有漏果,故称为有漏因;无漏行可证得涅槃的无漏果,故称为无漏因。又凡夫因修行六行观,而住于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定等禅定中,称为有漏定,或有漏禅;而圣者以无漏智所发得的禅定,称为无漏定禅,此无漏定生起于无漏九地(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定、下三无色定)中。此外,唯识家将佛果之净识称为无漏识;将未成佛以前之识,称为有漏识。然第六、第七识于初地入见道时,即可转识下品之智,故亦可成为无漏识。至于前五识与第八识,则系于初成佛果时,方能转变为无漏识。见《成唯识论述记》卷五、卷十。
上篇:有漏道 | 下篇:有漏无漏种子 |
【五法】 p0251 显扬六卷一页云:论曰:五法者:一、相,二、名,三、分别,四、真如,五、正智。相者:若略说;谓...
宝印手菩萨
洪武南藏
一道
般若
起尸鬼
目真邻陀山
腊
悲愿金刚
如来所都
如来七日停棺处
三日耳聋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福自有妙方

莲池大师论出家利益

我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大安法师:做不到的就全交给阿弥陀佛

我们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
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