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即七月十五日,因此日比丘结夏安居完毕,众僧证道者多,十方诸佛欢喜。...(堂塔)梵语曰窣塔婆。略曰塔,又曰塔婆。高显佛德者。安置佛舍利者。有三重五重乃至十三重等之不同。...子题:对僧自恣云见罪忏悔、对首心念自恣云清净、对首心念自恣二法俱须体净 行事钞·自恣宗要篇:“问:‘ 对僧自恣...没有什么法可以得到的意思,这是无相的道理。...亦名:近俗过失 子题:五种不应作亲厚、喜往俗舍十过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四分,喜往白衣家五过:一、不嘱比丘入...(杂语)一弹指之顷。观无量寿经曰:如弹指顷,即生彼国。...又称石火电光。喻事情之急速。碧岩录第二十六则颂(大四八·一六七上):“电光石火存机变,堪笑人来捋虎须。” p5...(修法)灌顶式时,受者所饮之香水名。又云誓水。大日经疏五曰:又于别器调和香水,以郁金龙脑旃檀等种种妙香,亦以...(传说)西域记八谓初有婆罗门,高才博学,门人数千受业。学徒一日游观,有一书生徘徊怅望。同俦谓曰:汝何忧?曰:...此、这之意。如“个里”、“个人”等。系流行于唐代以后之俗语。此外,亦作为量词之用,而置于数词、指示代名词之后...【非人趣】 p0711 显扬三卷十四页云:二、非人趣。谓生余趣,那落迦、傍生、及与鬼趣、天、龙、药叉、阿素洛、...佛说出家功德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人吃饭,坐不窥堂,端身无语,举止安详,既严肃又认真,气氛平...
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佛成道那一天阿难才出世。阿难跟佛出家后,一直做佛的侍者,阿难跟佛,跟我们确实有着太深的因...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显著特点: 第一,常居秽土。 《十轮经》卷一上讲,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得无上菩...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有住持(或称方丈,是寺院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你说一个凡夫念佛人一点错误都不犯,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还会有新业,无论是有多少旧业和习气很重的新业,只要他...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安法师答: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千经万论中都劝我们念南无阿弥陀...
一办心香冲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祈祷和平干戈息,祝愿中华国运坚。振兴神州集众议,再展宏图靠群贤。物质繁荣民安...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第二段他又说出第二个理由。为什么要布施呢?...
有漏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有漏道】又作世间道、世俗道,为‘无漏道’的对称。有漏之修道,系能招感人天等三界果报之行法,故称有漏道。即修观欣上厌下的六行相,以断下八地修惑之法。六行相,即粗行相、苦行相、障行相等无间道,与静行相、妙行相、离行相等解脱道。即于无间道缘自地与下地的有漏法,作粗、苦、障等三行相中的任一行相;次于解脱道缘次上地之诸有漏法,作静、妙、离等三行相中之任一行相,用以次第断下八地七十二品之修惑。此外,《俱舍论》卷五载,有漏道之业具有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士用果、增上果等五果。见《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四。
上篇:有漏业 | 下篇:有漏无漏 |
在六道之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
佛欢喜日
五重塔
自恣三法词句不同
无所得
出家人近俗过失
弹指顷
电光石火
金刚水
波吒厘子城缘起
个
非人趣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为什么集结经典都是由阿难负责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特点

应如何称呼出家人
大安法师:带业往生的本质特点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代高僧一诚长老印象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