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即有关修行僧衣、食、住、行之细则戒法。全称众多学法(梵 sajbahulāh ?aiksa-dharmāh)。又作众学戒法、众学法。...(术语)静虑即禅定之力也。圆觉经曰:诸菩萨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吾人的心身,使不得解脱出离生死。...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五举出佛陀为众生说法时之七种类型,即:(一)因语,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之果,如谓众生乐杀,乃至...(异类)Apalāla,龙王名。阿育王经二曰:龙王名阿波罗啰。...(术语)正者对邪而言。正法之论议也。无量寿经下曰:不欣世语,乐在正论。...【台阁】 p1298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台阁者:谓解脱俱行无常想。...清净之持斋。斋,庄严洁净之意,尤指饮食、动作、思虑、意念而言。据释氏要览卷下载,民间有辰刻饮一杯水,终日不食...(术语)安住于空理与物无诤也。佛言须菩提得无诤三昧。...指阿弥陀佛之愿心圆备。为阿弥陀佛五种力之一。即希求成就圆满具足一切愿之本愿。无量寿经卷上载,净土道场树之利益...(杂名)生-殖-器病之名。译曰妒黄门。因见他淫,方有妒心,而起淫根之病也。...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 ,提出一个问题说:佛教有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的说法,和事实不符合。比如某人行善...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弗尊者辞别世尊之后,返回位于摩竭提国的故乡那罗村,示现身染...
参禅人,切宜恒心远固,不得碰着即退。要知参禅事,大无可比,任世间一切千万重要,莫如参禅重要。 何以故?尽世间...
佛界有一宗著名的禅宗公案,六祖惠能受具足戒之前曾在广州法性寺居住,正赶上印宗法师讲经,寺前有一柱风幡在动,有...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从中得到真正的利益与受用,所以现在修行人也好、念佛人也好,...
昙鸾大师言: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一天乃...
非人趣
【法相辞典】
【非人趣】 p0711 显扬三卷十四页云:二、非人趣。谓生余趣,那落迦、傍生、及与鬼趣、天、龙、药叉、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牟呼洛伽等,生类差别。
上篇:非一界 | 下篇:非天胁 |
(杂语)谓得五神通之仙人也。天竺外道修有漏禅定而得五通者多。独极三乘之证果者。于五通之上,得漏尽通(尽断烦恼...
众学
静力
结缚
七种语
阿波罗啰
正论
台阁
清斋
无诤
满足愿
伊梨沙掌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佛陀最后的教诲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修练我们的定力
宽恕他人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