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梵名 Laksana,巴利名 Lakkhana。意译护也。为佛陀弟子之一。勒叉那比丘曾与目犍连共往王舍城,乞食途中,目犍连忽...(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之愿名。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禅林用语。以飞乌与走兔比喻日月;乃指日月之运行。从容录第八十三则(大四八·二八○下):“成平也,天盖地擎(把...何等虚空?谓无色性容受一切所作业故。...(杂语)增一阿含经三说百比丘第一中以优婆离为持戒第一。曰:奉持戒律,无所触犯,优波离比丘是。智度论二曰:长老...梵名 Andhakavinda,巴利名同。又作阿那伽宾陀村。据南传律藏大品所记述,世尊曾暂住波罗奈国,后又移住闇陀伽频陀...(杂语)传灯八(汾阳无业章)曰:凡学者致问,师多答之曰:莫妄想。...谓僧尼登临戒坛,举行授戒之仪式。此等登坛授戒之僧尼,即称为临坛大德。临坛大德之设置始于唐永泰元年(765),代...子题:僧人、二三人、一人 羯磨疏·立章悬判:“法假人弘,人分三位,谓一人、众多人、僧人。”(业疏记卷一·二○...婆塞羯罗伐摩,梵名 Bhāskaravarman。为七世纪东印度伽摩缕波国国王。据大唐西域记卷十载,婆塞羯罗伐摩王,好学礼...为梵语 pāni 之音译。意译作手掌。大日经疏卷一(大三九·五八二上):“十九金刚手秘密主者,梵云播尼,即是手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足着华严的境界,华严在事法界当中,前面的事法界、理法界、理...
又是一季天蓝草绿时,孩子顽皮的天性又将导致数不清的昆虫死于童稚之手,身形再微小也是一条命,不能随意伤害,家长...
父母一路养育我们长大,给予了我们许多,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时候,我们不是应该胡思乱想,...
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三藏十二部归纳一下,无非说了解、行这两门。到中国的禅、教、律、密、净...
我们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就一定要想观音菩萨为什么称作大慈大悲。这个在《观音菩萨普门品》上面说到无尽意菩萨即从坐...
我们的功课是什么?我们的功课是放下。做了就放下。不要执着。---你能够这样修,你在修大福报!这种福报没有烦恼,...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世界法中物质递减的平衡点? 大安法师答: 你这个术语还很专业...六道里面有个阿修罗道,一名叫做非天,有天福而没有天德的意思。特别是斗争为性,故名阿修罗。常常兴兵与忉利天斗争...
自性身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自性身】乃三身之一,四身之一。指自性本有之身,非依后天人为而得者。依唯识宗说,此身即诸如来的真净法界,为受用、变化、平等之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足无边际的真常功德,而与法身同体,然法身仅意味功德法之所依,为凸显自性得之义,故立自性身之名。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三身’条。
上篇:自性分别 | 下篇:自性清净涅槃 |
(术语)即戒律。以毗尼藏之所诠是制止邪非之教故也。南山戒疏一上曰:教由制兴,故名制教。...
勒叉那
果遂愿
乌飞兔走
虚空
持律第一
闇陀伽频陀村
莫妄想
临坛
羯磨所秉之人
婆塞羯罗伐摩王
播尼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教育孩子切勿伤害微毫物命

十跪父母恩

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

观音菩萨度众生的事迹,讲都讲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