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术语)即身义有三义:一法,大,羯,三如其第次配于自性,受用,变化,等流之四身。二大,三,法,羯如其次第配于...1、指佛的身口意三业,因佛的身口意三业能摧破一切众生的惑业。 2、神通轮、记心轮、教诫轮。神通轮又名神变轮...【杂染】 为‘清净’的对称,一切有漏法的总名。杂者,间杂、和杂之义;染者,是染污之法。唯言染,则限于恶性烦恼...【不乐修行利他之行】 p0341 瑜伽七十一卷十五页云:由三因缘,不乐修行利他之行。一、性是下劣种姓故。二、悲微薄...元初曹洞宗禅僧。号林泉。生卒年不详。参谒燕京报恩寺万松行秀有省悟,为其法嗣,初住万寿寺,并继其师主持报恩寺。...(经名)一卷,赵宋法护译。说发心受八斋戒之功德者。...(修法)息灾法与延命法也。由真言四种修法中之增益法别开而立延命之修法。...(术语)印之形相。如不动之印为刀剑之相,观音之印为莲华形等。...(术语)开迹显本之略。见开迹显本条。...又作逆修。欲于死后往生净土,趣入菩提之道,故在生前预修善根功德。或在临终之际,预先行佛事,以免堕在三途八难中...【逈色】 p0889 杂集论一卷七页云:逈色者:谓离余碍触,方所可得。...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人在年轻时所设定的目标可以称为五子登科银子、车子、房子、妻子、儿子。 只要社会稍微开放,经济自由发展,上述目...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伎:古泛指歌舞表演。乐:音乐。妓乐指人们欣赏音乐演奏,或观看各种歌...
世间人都要讲积蓄,那积蓄的东西大概有三种类别:有一种积蓄,是别人可以夺得去、自己带不去的东西。 第二种积蓄,...
过祖师关 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两关,力再小,透个祖师关;还费了多少曲折,吃了多少辛苦...这是正常情况,不能说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要从专心念佛开始,你不能专心你就得找...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两年以前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
行唯识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行唯识】唯识宗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义总摄为五种,称为五种唯识,此为五种唯识之一。行即修行,以修行对治有漏习气,伏断惑障,转染成净,成大觉果。修行之道,在于三慧、三学、四寻思观、四如实智,以及六度万行,皆行所摄,此为行唯识。参阅‘五种唯识’条。
上篇:行舍心所 | 下篇:行蕴 |
【极微实常能生诸色】 p1199 成唯识论一卷十页云:有外道执地水火风极微实常,能生粗色。所生粗色,不越因量。虽是...
四曼四身配属
三轮
杂染
不乐修行利他之行
从伦
八种长养功德经
息灾延命
印相
开本
预修
逈色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人生的目标

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有一种积蓄,是自己能带的去,别人夺不走

参禅破宗门三关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专心

怕鬼及有怨业病该怎么办
弘一大师《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