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喻)佛对根机不同的众生,而说种种不同之法,有如医生对症下药一样。...(衣服)纳衣为缀纳种种之衣片而作之者,其中自具五色,故曰五纳衣。释氏要览法衣篇解为五种之纳衣者,不可。行事钞...亦名:独与尼屏露坐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与尼屏露坐戒二十六。过与女人同宿无异。”行宗记释云...色界第三禅天之第一天名,因意识享受净妙之乐,故名净,因这种净妙之乐在第三禅天中,此天所得最少,故名少净。...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具五缘:一、调达作破僧事;二、如法谏;三、助成破僧,此是谏家所为;四、众僧如法设谏;五...(术语)功德之母也。犹言德本。华严经曰:信道元为功德母。广弘明集序曰:信为德母,智是圣因。...梵语 ?amī。又作苫弭、贳弥。意译作枸。陀罗尼集经卷十(大一八·八七六下):“贳弥木,此云枸[木*巳]。”玄应...(譬喻)以金刚喻最胜之上味也。...为印度阿育王之本生故事。阿育王过去世为童子时,曾于嬉戏中聚砂作佛塔供养,以此事因,诸童子乃得成佛之缘。法华经...【非久住性】 p0714 瑜伽八十六卷一页云:外事劫后,决定无住,故非久住。...【四种所施】 p0434 瑜伽二十五卷十四页云:谁所施者:谓四种所施。一、有苦者。二、有恩者。三、亲爱者。四、尊胜...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槃特尊者告诉他的弟弟朱利槃特:如果你无法忆持佛陀之教法与戒律,那就还...
念佛人能够由专修净业这种善根,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受人天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经》知道,三辈往生共有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那么这八句我们看看,第一句亲近老成 ,就是亲近善知识。这个老成 就是指阅历丰富,对世间人情非常练达,道心很坚固...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何为其然也?周安士《欲海回狂》 《观世...《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叙述黄帝问路的故事。黄帝与六位贤士去访问一位修道的隐士,在山上迷了路,当时,...
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的主事人发起道心,讲经打七,弘扬佛法,实为稀有难得的因缘;...
地论释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地论释心】地论师对心有三种解释,一者八识总称为心,《大乘义章》曰︰‘一切识总名心’。二者第七阿陀那识称为妄心。三者第八阿赖耶识称为真心、净心、或第一义心,《十地经论》卷三称︰‘名色共阿梨耶识生,如经于三界地复有芽生,所谓名色共生故。’意谓三界色、心(名)诸法,皆此阿赖耶(真心)所生起。
上篇:地论宗 | 下篇:行 |
菩萨没有完全把无明破尽,就没有完全证得佛,只有一部分证到了佛,所以叫做分证佛。...
应病与药
五纳衣
与尼坐戒制意
少净天
助破僧违谏戒犯缘
德母
睒弥
金刚上味
聚砂为佛塔
非久住性
四种所施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扫除尘垢得解脱

极乐世界的天人
印光大师: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亲近这十种善友能得利益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黄帝与牧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