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譬喻)斥声闻缘觉之悟也。此二乘之人,得悟则称为灰身灭智,火化色身,都灭心识,终归于空寂之涅槃。灰沙者,言火...亦名:出家弟子忧道不忧贫 子题:义食坊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今俗中有 义食坊 ,犹足供一切,自旦至夕,行人往反...【贯穿法现观】 p1028 瑜伽八十卷三页云:云何贯穿法现观?谓由三种相。一者、卽于彼事及第四生事,所治能治有为无...(杂名)Prākāra,又作钵啰迦罗,译曰墙。陀罗尼集经五曰:结四方界法。注曰:梵音波罗迦罗。梵语杂名曰:墙,钵...【无漏果】 指由无漏因所证得之果德。即四谛中的灭谛,亦即涅槃。又指阿罗汉果。...(533~610)隋代僧。豫章(江西)人,俗姓夏侯。年少出家,从杨都兴皇寺法朗学三论,并从天台宗智顗修习禅法。晚年...亦名:请净主法 子题:展转净主请法、衣药钵展转净施主、真实净主请法、衣药钵真实净施主、钱宝净主请法 行事钞·二...【一期四相】 p0007 成唯识论二卷二页云:一期分位,亦得假立。初有名生。后无名灭。生已相似相续名住。卽此相...(地名)内典所谓香山是也。香山具名香醉山,在雪山之北。此山之南有无热池,以为四大河之源。南山戒疏一上曰:俗云...(术语)优婆夷之通称。涅槃经一曰:汝等诸姊,谛观谛观。行事钞下三之四曰:善见云:唤婢为大姊,不得云婢。同资持...(地名)国名,旧称曰疏勒。西域记十二曰:佉沙国,旧谓疏勒者,乃称其域号也。正音宜云室利讫栗多底,疏勒之言,犹...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我俗名李荣,法号圣安,属牛。十五岁时跟随虚云和尚,三步一磕头,历尽艰辛,前往五台山朝拜还愿。半个世纪过去了,...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 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十地品》 不贪于利养唯乐佛菩提 大乘教义告诉你,说人我空、...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因法师答: 在家居士不能叫僧团,居士称优婆塞、优婆夷,在...
问: 《地藏经》中说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
佛教的因缘观,所谓诸法因缘生,那么这个观念如果是套用在修行上,他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我们的修行这个过...逢年过节,大酌小宴,无不腥腥相惜,满盘荤腥。略涉佛法的人劝我吃肉,称学佛人不能机械理解佛法,要敢于酒肉穿肠过...
色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色】色为物质存在的总称,与心对称。在五蕴中称为‘色蕴’,在‘五位百法’中称为‘色法’。色的意义,如《五事毗婆沙论》上说:‘问:依何义故说之为色?答:渐次积集,渐次散坏,种种生长,会遇怨或亲,便能坏能成,皆是色义。故说:变坏故名为色,变坏即是可恼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则曰:‘色蕴何相,答:变现相是色相,此有二种:一、触对变坏。二、方所示现……’小乘教教义,以为‘色’是构成物质的元素,是由‘众微’(极微)积聚而来的。已经破坏了或消逝了的物质,叫做‘过去色’;尚未现起的物质,叫做‘未来色’;已经现起,在因缘相续的条件下存在的物质,叫‘现在色’。我们生理性的身体称为‘内色’;身体外物理性的物质称为‘外色’;肉眼能见到的物质称为‘粗色’,肉眼看不到的物质称为‘细色’,悦目的物质称为‘好色’,不悦目的物质称为‘丑色’;视力所不及的物质称为‘远色’,视力所及的物质称为‘近色’,这一切综合起来,就称作‘色蕴’。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在因缘和合下而生起存在的。这些物质我人视之可见,触之可觉,知其存在;但当因缘变异或散离时,此物质也就变异或破坏了,这就叫做‘触对变坏’。另一类是没有形体,却有迹象可寻的,如行住坐卧、长短力圆,及许多抽象的观念,这叫做‘力所示现’。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把各种概念加上一个名称,何者是方、何者是圆、何者屈、何者是伸,这些概念,都是我人构画出来的,以此来规画合于我们构画概念的其他事物。物质现象是因缘所生法,因缘和合、相续,此物质就生起、存在。在其存在期间,如遇到‘相辅相成’的因缘,它就变好、变成;如遇到排斥破坏的因缘,它就变坏。所以‘会遇怨或亲,便能坏能成。’既然一切物质都受因缘支配,所以都‘渐次积聚、渐次破坏’。色即五蕴中之色蕴,五位法中的之色法,是有质碍(占有一定空间),且会变坏的东西。经论中对于色有诸种分法,据《俱舍论》卷一载,色包含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无表色等,共十一种。唯识宗则分色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等十一种。其中,法处所摄色是意识之对境,包括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自在所生色等。
上篇:自体色与根所取色 | 下篇:色心 |
好像金刚一般坚固的身体,即佛的身体。...
灰沙
出家道众如法通食
贯穿法现观
波罗加罗
无漏果
智锴
净主请法
一期四相
昆仑山
大姊
佉沙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圣安法师口述: 跟随虚云老和尚的日子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之意

每天早上盥洗后就做这两件事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法吗

临终时听闻到佛号,就一定不堕三恶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