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四种思议】 p0431 瑜伽六十五卷一页云:谓若略说,有四种思议:一、事思议,二、有非有思议,三、因果思议,四、...(饮食)Madhugola,饼名。善见律十曰:麻豆瞿罗,汉言美饼。大日经疏七曰:末涂共啰饼,亦着鉴,兼以糖蜜涂之。...谓一切法都要经过这三种识的合作之力,才能现起,才能存在。 初能变的是阿赖耶识,当某一业的种子成熟时,即具...又作看病五德。据四分律卷四十一载,看护病人之五法为:(一)知病人之可食与不可食,可食之物方与之。(二)不嫌恶病人...1、有法和无法。如小乘的七十五法及大乘的百法为有法;如龟毛兔角等绝对无者为无法。 2、有是指常见,即固执身...子题:戒如海无涯、戒如宝求无厌、如宝求无厌 戒本疏·释皈敬偈:“戒如海已下,广陈体相。上演毗尼,虽久住益;未...【何处能入所应知相】 p0706 摄论二卷十七页云:何处能入?谓卽于彼有见似法似义意言,大乘法相等所生起,胜解...(术语)就心识之真妄而立三识之不同:一、真识,自性清净心也。第八阿赖耶识,通真不通妄。妄者染,真者净也。谓其...【识蕴建立有三种】 p1437 显扬五卷十三页云:识蕴建立有三种。一、种类差别。二、依差别。三、杂染清净差别。种类...(流派)Lokottaravādinah,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第二百年自大众部中分出。此部所说者,世间之法,为自颠倒惑业而...谓浩浩宇宙之虚空。又称顽空、偏空。此虚空湛然常寂,毕竟无为无物,教中常以之譬喻小乘灰身灭智之涅槃,而异于大乘...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
我们从世俗谛来看,从世俗谛来看,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可以从现在的结果来推论你从什么地方来。比方说你今生富贵,你...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念头就是评判。你感受到了就一定会评判。而评判最终结果会落在...
吝啬是个贬义词,惜福是个褒义词。 很多人生性吝啬,日常生活中处处遭人嫌弃,自己也知道这个毛病不好,可就是难以...
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一听说哪位是菩萨示现的,马上本能的就觉得说,这是假的,他这是演的。或者一听,说,连这样的大...
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向内安住的;你安住了,你不求功德,它也自然会出现。 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佛教的功德没有一个是...
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之后,有很多人跟他出家修道,他们放弃了世俗的生活方式,在僧团里修行、生活,被称之为比丘。比...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农夫耕种有三种需要随着时节来进行的工作,哪三种呢?就是耕田、溉...
南无阿弥陀佛你这句佛号从哪里来?从心而起,从我内心冉冉而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六个字甚至你看得很清楚,第一...
异熟因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异熟因】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指善、恶二种能招感苦、乐二果报的业因,即招感异熟无记果的善恶有漏法。唯识宗认为异熟果含有无记之亲因,即以善恶的业种子,于未来世招感苦乐之果,唯识宗视此‘因’为‘同类因’而非异熟因。但由善恶之种子所生起善恶之现行为‘疏因缘’,复以之令生起无记种子,故对无记之现行而言,即是异熟因,而与‘业种子’、‘异熟习气’、‘有支习气’等为同义之语。而《俱舍论》卷六载,仅诸不善及善之有漏法为异熟因。而‘无记’由于其力薄劣,如朽败之种子,故不招感异熟;又无漏法由于无爱润作用,故亦不招感异熟,如真实之种子,无水之润沃,故不生。除此之外,其余之法具有善与不善,故能招感异熟,如真实之种子,由水之润沃而能生。因为小乘俱舍等不承认有无记因、无记果,故仅以不善及有漏善为‘亲因缘’而招感当来之果。见《成唯识论》卷二、《俱舍论》卷二。
上篇:异熟生 | 下篇:异熟果 |
【馝柯摩罗阿佚多】 此云正勤。斯有四法,法界次第云:一、已生恶法为除断,一心精勤。四念处观时,若懈怠心起...
四种思议
麻豆瞿罗
三能变
瞻病五德
有无
戒如海无涯如宝求无厌
何处能入所应知相
三识
识蕴建立有三种
说出世部
太虚空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不要拿「吝啬」当「惜福」

祖师也有业障啊

没有一个是求来的,都是修来的

托钵生活的要义
时节因缘成熟,自然不起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