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萨陀波仑】 大论云:秦言常啼。是菩萨求佛故,忧愁啼哭,七日七夜,故号常啼。具如智论。...(书名)八卷,唐沙门法琳撰。以道儒二教与佛教对比,而辨佛教正直之书也。分三教治道篇以下十一品。终载撰者与尚书...梵语 adhikarana-?amatha。即止灭僧尼诤论之法。又作止诤。比丘、比丘尼所受持之具足戒之一部分。因有七种,又称七...(佛名)智度论四十曰:时劫名华积,佛皆号觉华。【又】(譬喻)譬真觉于华。觉者智慧也,智慧之开,如华之开。长阿...戒本疏·十三僧残法:“(一、今释)众僧作法谏主之时,四伴影响助成破僧;僧寻设谏,拒而不受,故曰助破违谏戒也。...(术语)三世间之一。旧译曰五阴世间,五众世间。十界五蕴各各差别之谓也。...谓穷尽无限未来之生涯、边际。与无限同义。多用于发愿之场合。盖为表示“法”之常住而假说未来际,如谓“过去无极际...亦名:诤分十八品 子题:言诤中事诤、觅诤中事诤、犯诤分事诤 戒本疏·七灭诤法:“明分品。用七药治四诤;诤中十八...识境四相金刚经论云:识境四相,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见,执着取相也。 一、我相 ...【有资生具不施求者戒】 p0560 瑜伽四十一卷十六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饮食等资生众具,见有求...(书名)五十三卷,明钱唐葛寅撰。集录金陵之大小梵刹及其寺历,制度,史实,诗颂等,细大不漏。...(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有没有口德就看得出来。所以口业很重要,人一辈子缺德事不会天天...(一)文殊的事迹 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译音,略称文殊。新译曼殊室利。汉译为妙德,义为万德圆明,皆彻性原。...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没什么意思。如果阿弥陀佛法的国土在东边,他又会问为什么...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开始。受持五戒能获大功德,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受佛...问: 《西方合论》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边地疑城,请问师父边地疑城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念佛同修会生到边地疑城? 大...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
所谓困境,指的往往不是艰困的情境,而是你的心被情境困住。 三圣禅师问:用网也网不住的金鳞,应该用什么为饵? 雪...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上一个人,水面一个人;水面上的不是他,水上的才是他。当...
菩提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菩提】梵语bodhi,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大智度论》卷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卷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这是照见法性——真如的最高真理的智慧。
上篇:等觉菩萨 | 下篇:菩提流支 |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栴檀天子教比丘诣佛请善夜经,佛为说经及咒,善夜者此经功德离恶梦险难等不祥之义也。...
萨陀波仑
辨正论
灭诤
觉华
助破僧违谏戒释名
五蕴世间
尽未来际
四诤十八品
四相(二)
有资生具不施求者戒
金陵梵刹志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命不好的人,一定没有好口德
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人天行果——五戒
大安法师:哪些同修会生到边地疑城

印光大师对祭祖焚烧纸钱的开示

放出自己被困住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