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又称时计外道、时敬外道、时散外道。印度外道之一。彼等以时间为万物之因,认为其常住不变;万物之成坏、生死都为时...【偷盗】 十恶业之一。不与而取,称为偷盗,乃盗取他人财物之意。于身、口、意十种恶业中,与杀生、邪淫同属身业。...比丘所应受持的戒律,即二百五十条之具足戒是。...谓声闻乘行人,快则四生的加行才能获得道果,慢则要一百劫的加行才能获得道果。...【摩诃那伽】 大论云:那伽,或名龙,或名象。是五千阿罗汉,诸罗汉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龙如象。水行中龙力最...(术语)僧之有声名有戒腊者。受戒以后之年岁谓之戒腊。...华译为教授、轨范师、悦众等,即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四分律说有五种的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经、依止等...【意乐加行】 p1208 瑜伽三十五卷十四页云:意乐加行者:谓卽利益安乐意乐、日夜增长。...凡十四卷。南朝梁僧祐(445~518)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收录东汉以来至南朝齐、梁五百余年间,阐明佛法之护...(本生)往昔佛生于南天竺富单城婆罗门家。时王迦罗富,性暴恶憍慢。尔时佛为化度众生于城外修禅定,王率其一族宫人...【能变化心有十四种】 p0898 俱舍论二十七卷十五页云:论曰:神境通果,能变化心,方能化生一切化事。此有十四...佛说弥勒下生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
我们讲过我们生命有二种力量:一个是外境的力量,一个是心灵的力量。如果你经常是由外境来牵引你的,你可能没有美好...一、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你们看过这句话吧。日日是好日,每天都是好天。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讲:人人是好人,事事...
《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直过不去,一直讲讲讲,那么就跟见性差...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故戒学实乃学佛之基。佛陀涅槃前就教示佛弟子应以戒为师...
释曰:上句标下句释,谓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者,名邪性定聚。 (《俱舍论》颂疏) 那么自余凡夫,其他凡夫...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 劝愿后,望众生力行求生净土。欲生极乐,要多善根...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学修结合、解行并重的。要行,布施是万行之首!布施最主要的目...
无漏九地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无漏九地】指色界四禅天中的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定,以及四无色定中之下三无色定(不包括有顶天)等九地。此九地虽皆属有漏定,但其境地乃为生起无漏定的强力依处,亦为无漏正智之所依,故称无漏。于小乘,认为欲界及无色界之有顶天皆无无漏法,此因前者为‘散地’之故,后者以微细昧劣之故。又二禅以上之近分定,所以无无漏法,乃因其无厌背自地之法。然大乘于有顶天尚有‘游观无漏’之说,此则异于小乘所说。
上篇:无漏善 | 下篇:无漏果 |
(名数)谓六根六境六识也。龙舒心经谓眼识色处为眼识界,耳闻声处为耳识界,并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谓...
时论外道
偷盗
苾刍律仪
四生百劫
摩诃那伽
名腊
阿阇梨
意乐加行
弘明集
歌利王害忍辱仙
能变化心有十四种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由心灵来引导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圣严法师《日日是好日》

弥陀名号声声唤醒梦中人

【推荐】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在家居士的三种戒

佛教不是宿命论,而是创造命运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