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译为教授、轨范师、悦众等,即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四分律说有五种的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经、依止等。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密教表示至极喜悦之印言。又作悦喜三昧耶、欢喜王摩诃萨埵三摩耶、大三昧耶真实印、大乐金刚不空三昧耶随心印、普贤...【依一种姓舍】 p0770 显扬五卷十二页云:依一种姓舍者:谓依虚空无边处、乃至依非想非非想处。...梵名 Tapovana,巴利名同。佛陀修苦行六年之地。昔称优楼频螺(巴 Uruvelā),即今印度佛陀伽耶大塔南侧五百余公尺...【俱有因】 为小乘所立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又作共有因、共生因。同时存在之法,相互为因,称为俱有因。如地、水、...法华经为诸佛出世本怀之经,故于说时必先现六种的祥瑞,作为开经之由序缘起,叫做法华六瑞序。 一、说法瑞,先...(杂语)子者种子也。种子所生之果,谓之子果。果所生之种子,谓之果子。因而五蕴之果报。为过去烦恼所生之果,谓之...【路伽耶】 应法师译云顺世,本外道缚摩路迦也。天台曰:此云善论,亦名师破弟子。慈恩云:此翻恶对答,是顺世...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即假五阴和合之名而有的众生,亦即众生的正报;国土世间又名...(术语)真言所立十住心之第三。修十善行求天道果之住心也。天上之果报虽胜,然比之佛果,则为劣朦,故曰婴童,而离...(人名)Jinaputra,论师名。译曰最胜子。作瑜伽师地释论。见西域记十一。...(术语)因明学之语。宗因喻之所陈于言者谓之言陈,意中有所许者,谓之意许。因明四相违中,法差别相违因,与有法差...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在地上,让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也许是由于惊慌,他一时回答不上来,后来他顿了顿神说:扔到...
《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生的生命才能够彻底地改变。 那么应该怎么改变呢?本经它有它...一个人的情绪,不仅会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以及见到的人,这是一种情绪的传染。比如一个人的迁怒,可以影...观察他人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不要以为自己微不足道,不要以为自己无足轻重,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我们的一...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一位比丘来到佛陀的住止之处,恭敬地顶礼佛足后,退坐一旁,然后向...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见,业果如理取舍。深是指深信净土难信之法,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样是真正地深信因...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事耳,晚年修习,未为迟也。周安士《欲海回狂》 晚年修习疑。...
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 阿弥陀佛...
阿阇梨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阿阇世 | 下篇:阿兰若处 |
(术语)Upalakṣa,又作优婆罗叉,译曰律。四分律开宗记一本曰:言律藏者,梵云优波罗忏,此译为律。律,则法也,...
极喜三昧耶
依一种姓舍
苦行林
俱有因
法华六瑞
子果
路伽耶
三世间
婴童无畏心
慎那弗怛罗
言陈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一张纸的命运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难改变它
用微笑将世界传染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离欲解脱大丈夫

每一天都要能够痛念无常

出世法是身后事,何不等晚年再修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