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Tapovana,巴利名同。佛陀修苦行六年之地。昔称优楼频螺(巴 Uruvelā),即今印度佛陀伽耶大塔南侧五百余公尺之处,目支邻陀村(梵 Mucilinda,巴 Mucalinda)之东,然至今仅存杂木一丛。[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五、方广大庄严经卷七、大唐西域记卷八摩揭陀国条] p394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修行佛道者之称。释氏要览曰:智度论云:得道者,名为道人。余出家者,未得道者,亦名道人。道者亦同此说。...(术语)比丘尼之具足戒也。本律之说相,唯三百四十八戒,以大数而称为五百。束为七聚:一,八波罗夷。二,十七僧残...为日本真言宗所说。真言宗立“十住心”之说,以前九住心为权乘,第十住心为实果。盖真言宗以唯识、三论、华严、天台...【二十七种称赞功德】 p0043 瑜伽十五卷十六页云:若有依此五论庄严兴言论者;当知复有二十七种称赞功德。何等...南朝刘宋僧慧琳之绰号。慧琳于南北朝时,得宋文帝之宠信,与闻政治,以其着黑色僧衣,故时人称之为黑衣宰相。[梁高...密含中道之理的教法,如天台四教中之通教是。...(公案)沩山尝举一粒米曰:百千万粒,从这一粒生,此一粒从何处生?自曰:此一粒,莫不轻。见葛藤集下。...【所受失坏】 p0740 瑜伽二十二卷十一页云:云何名为所受失坏?谓如有一,都无羞耻,不顾沙门;毁犯净戒,习诸...(602~668)唐代僧。天水(甘肃)人,俗姓赵。为华严宗第二祖。号至相大师、云华尊者。幼即有志于佛道,嬉戏时常累...(经名)指不空所译二卷之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而言,若言金刚界仪轨则为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云何正思惟?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思惟。等思惟近思惟。寻求。等寻求。近寻求。...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爱情的真谛是自私的,我爱自己所以才爱你,你适合我所以我要你,不适合我我就不要了,这就能看到人心的虚诳。而这样...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集》里面总结了念佛的十种功德,我们知道这些念佛的功德以后,...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二种,造作等流。先看领受等流。 二、等流果。领受等流果谓出...
多生多劫我们负债负了众生的命债、情债、这个钱债,这些都要去偿还的,哪个债主的力量大,要债的力量强,就你先到哪...
《佛说业报差别经》: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他的举动恰好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了,因此他得到了...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著、更有力...
《广论》云: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这个部分,止的体性,请大家看附表第三,止观体性。 前面的布施、持戒...
苦行林
【佛光大辞典】
上篇:苦行外道 | 下篇:苦行论师 |
指生身行施、法身行施。据大智度论卷十二载,菩萨以二种身行布施,即:(一)生身行施,指菩萨以父母所生之身,能以一...
道者
五百戒
权乘实果
二十七种称赞功德
黑衣宰相
含中教
沩山举米
所受失坏
智俨
金刚顶经仪轨
正思惟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为什么爱到后来都是苦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离开阿弥陀佛,难靠自力了生死

【推荐】十种恶行会让你来世变丑
怎样拥有人生的光彩
圣严法师:向佛菩萨祈祷有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