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印度古代以苦行求取未来乐果之外道。依彼等之说,谓于人世必受苦、乐二种,其因概由过去所定,则在现世早受其苦,死后终享其乐;即宿作外道之部类。尼乾子苦行外道为众所皆知,其教祖勒沙婆又称苦行仙。然强调苦行者,并不限于尼乾子,其他有关此类之外道甚多。外道小乘涅槃论载有四种,即裸形外道论师、苦行论师、行苦行论师、尼犍子论师。苦行之方法亦甚多,由北本涅槃经卷十六、百论卷上、三藏法数卷二十七等书,摘出下列六种:(一)自饿外道,彼等不羡饮食,长忍饥虚,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二)投渊外道,彼等入寒深渊,忍受冻苦,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三)赴火外道,彼等身常炙热,及熏鼻等,甘受热恼,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四)自坐外道,彼等常自裸形,不拘寒暑,坐于露地,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五)寂默外道,彼等以尸林冢间为住处,寂默不语,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六)牛狗外道,彼等自谓由前世牛狗中而来,故持牛狗戒,龁草啖污,唯望生天,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外道六师中之第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第六尼犍陀若提子均属苦行外道。[维摩经卷上] p394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大法之声能警醒人,故譬于螺贝。法华经序品曰:吹大法螺,击大法鼓。...【五种拔济差别】 p0276 杂集论十三卷十七页云:五种拔济差别者:谓拔济灾横等五事。一、拔济灾横。谓如来入城邑等...(术语)谓通教共通于前之藏教也。即于此教钝根之菩萨,虽观无生四谛而但证偏空之理故也。...济缘记·释诸界篇:“九等即三根中各分三品,上根守制,专持不犯;中下不堪,故须曲被。”(业疏记卷八·二六·四)...(杂名)谓大内之道场也。内道场起于后魏。而得名在乎隋朝。炀帝以我为古。变革事多。改僧寺为道场。改道观为方坛。...破坏佛所制的戒律的人有五种的罪过,即自害、为智所呵、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谓命终时生于他方世界。通常又以“往生”为“死”之代用词。往生一词,就广义而言,通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然...新罗元晓判释诸经所立之四教。即:(一)三乘别教,如四谛教、缘起经等。所说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学,其中二乘...(名数)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说十无尽藏:一信藏,二戒藏,三惭藏,四愧藏,五闻藏,六施藏,七慧藏,八...【持来持去】 p0849 大毗婆沙论二十六卷九页云:如契经说:有持来,有持去,有持来持去念,有修持来持去念。此...为华严宗所归纳之四种缘起思想。华严宗之教理系以“缘起”为主,而于所判立五教之中,除顿教外,分别各说一缘起,即...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八,净处门。 什么叫净处呢?就是一个修学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你要...
【原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①极难信法,能生...我们学佛,无论目的是想独善其身,作个自了汉;抑或是想兼善天下,实行菩萨道,自利利他;都可以在佛所说的无量法门...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物,并提出做三个小时工作可以...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人共会一处。 那时,舍卫城中有一位敬奉三宝、受持五戒的优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的限定为三斤,...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那我记得我们讲到了,凡圣同居土是我们所在的位置,今天我们...
苦行外道
【佛光大辞典】
上篇:苦行六师 | 下篇:苦行林 |
(术语)谓一切有为法其自性本空。非坏灭法然后始空也。仁王经上曰:是法即生即住即灭,即有即空。天台疏中曰:即有...
大法螺
五种拔济差别
通前藏教
九等之流
内寺
破戒五过
往生
晓公四教
十无尽藏
持来持去
四种缘起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远离挠乱道业的魔处,则往生净土指日可待

闻此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文珠法师《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没有上锁的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