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通教共通于前之藏教也。即于此教钝根之菩萨,虽观无生四谛而但证偏空之理故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非想天在三界之顶上,为果报最胜之处。外道以为究竟之涅槃。...(术语)顿教与渐教也。以判诸大乘教。又曰渐顿。...指假法与实法。法有实体,称为实法;假存立于实法之集合、相续、部分、相对之上而无实体者,则称假法。如五蕴为实法...【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尽...(术语)救他人苦之心谓之悲。佛菩萨之悲心广大,故曰大悲。涅槃经十一曰: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中略)若无大...(?~502)梵名 Gunavrddhi。意译作德进、安进。南齐译经僧。中印度人。早岁出家,就学于大乘法师僧伽斯那(梵 Sa...(名数)又天台依智度论二如法相解,如法相说之文而释三身如来。法相二字,即法身如来也,法相者如如之境也,解者如...乃比喻三有、二十五有等生死迷界如无边之大海。亦即比喻众生沉没于生死迷界中,而不得出离;犹如船舶漂泊于大海中,...(佛名)宝海梵志之子,出家成道,号宝藏如来,阿弥陀佛乃至释迦牟尼佛,皆依此佛而发心成道。...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的教法,是属于一乘的教法,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故名教一。...(术语)与法执同。谓染著于法也。圆觉经曰: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十小咒...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入中论》 轮回中的众生,都是为了寻求自己所...负面情绪一:承受压力 经常承受压力,也就是忍受慢性压力的摧残,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张弛有度,你的身体会进入一...问: 如果皈依了,但是没有好好念经修行,最后靠自己的愿力,就是一心往生净土,可以去么?再加上他力呢? 宏海法师...
一、除障 至心持楞严咒不用再去执着所谓的冤亲债主了,它们不会再来障碍你了。 【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
问: 请问在生活工作中精进修行,甚至不倒单,可以不? 宏海法师答: 当然可以。但是祖师们也讲过,不晓得你有没有...
昔日,佛陀在摩竭国甘黎园中城北石室窟中说法。当时有很多猎人上山打猎,布下罗网,捕杀鹿群。有一只鹿因落入网中而...
人人都知道吸烟伤身,犹如健康杀手,但可能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久坐危害不亚于吸烟,甚至有赶超之势。澳大利亚昆士兰...
通前藏教
【佛学大辞典】
上篇:通念佛 | 下篇:通后别圆 |
浴佛的起源,是因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降生时,九龙(亦说二龙)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而...
非想快乐
顿渐
假实二法
佛四无畏
大悲
求那毗地
三如来
有海
宝藏如来
教一
法缚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解深密经

财富的来源是布施
六种不良情绪让健康亮红灯
没有好好念经修行,最后能靠愿力往生吗

【推荐】楞严咒的六大妙用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不必为了追求不倒单而不倒单

猎人闻法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