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的教法,是属于一乘的教法,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故名“教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凡五十六卷。清朝彭绍升(法名际清)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集录后汉时代至清乾隆年间,二百余位佛教外护居士之...指理密与事密。(一)理密,即说圆融不离之理者。(二)事密,即说如来身、口、意之秘密者。日本台密,以法华涅槃为理密...(一)四种坛法之略称。又作四种护摩法、四种成就法。即指密教修法中之息灾法、增益法、敬爱法、降伏法等四种。(一)息...俗谛和真谛。俗谛又名世谛,或世俗谛,即凡夫所见到的世间事相;真谛又名第一义谛,或胜义谛,即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702~760)唐代僧。系将禅、律、华严传至日本之第一人。亦为日本禅宗第二祖、华严宗初祖。河南许州人,俗姓卫。幼...(经名)经名。饰宗记八本曰:阿陀婆耶修妒路晋云众德经。十诵律二十四曰:阿陀婆耆耶修妒路。...【迦布德迦】 或迦逋,唐言鸽。西域记云:昔佛于此为众说法。罗者于林网捕羽族,经日不获。来至佛所,扬言唱曰...禅林用语。指大彻大悟之境地;已达此境者,必已越过学与无学之境地,故称真过。碧岩录第四十四则(大四八·一八○下...(杂名)谓日本黄檗宗铁眼禅师翻刻明藏六千七百七十一卷之大藏经也。又云铁眼板。...又作如来行、不次第行、圆五行。天台宗主张,一心之中具足五行之功德,称为一心五行。五行,指圣行、梵行、婴儿行、...(人名)Cāṇḍaaśoka,阿输柯王作暴恶。人称为旃陀阿输柯。旃陀为旃陀罗,译言暴恶或可畏。阿育王经一曰:阿育王...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有一个青年人,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在折磨着他,觉得怀才不遇而又牢骚满腹。夏天有一次他乘同学敏家的...
跟着悭贪嫉妒而来的,是自赞毁他。在这里的同学每天诵戒,都知道《菩萨戒本》第一条,最严重的就是自赞毁他,自己赞...末法时期修行对我们来说,具有着种种的魔障,如果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一旦缺乏正知正见,就会陷在种种的邪见里。这个...
然菩萨为利众生,即头目髓脑尚肯捨,况光之芜秽语言,蒙二大士提倡,俾一般初学,信仰净宗。则光亦可仗彼二大士之功...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 第一个、唯识所现, 就是我们过去所造的善恶业力,它会如实的什么叫...
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因缘,向好向坏来自教育的重要性,还有自身素质的结合。我们对下一代的教导和自身幸福,要有...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心,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使令定境转深,内心凝然,豁尔明净...
教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掉悔 | 下篇:教内 |
(经名)净土三部中,二卷之佛说无量寿经,净影,道绰,善导诸家,谓之大经。天台谓之大本。玄义分传通记三曰:大经...
居士传
二密
四种法
二谛
道璇
阿陀婆耶修妒路
迦布德迦
真过
黄檗板
一心五行
旃陀阿输柯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把位置放低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受诸剧苦
末法修行魔障多

佛书若示有版权,则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功名富贵如何能求得呢

【推荐】障碍还是考验?就看你怎么去想像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