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谛和真谛。俗谛又名世谛,或世俗谛,即凡夫所见到的世间事相;真谛又名第一义谛,或胜义谛,即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亦即内证的离言法性。上述二谛,世俗谛略近于哲学上的现象,胜义谛则属于本体。三论宗说:“若有若空,皆是世谛;非有非空,始是真谛。”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即宋代云门宗之大觉怀琏禅师(1009~1090)因洗面泼水于地而有省发之典故。大觉为泐潭怀澄之法嗣。据五灯会元卷十五...(术语)果德者,佛果德用之义,换言之,则遮那佛所具之绝对德用也。...(杂名)西国谓墓所为尸陀。译为寒林。使人怖而寒之义也。...明代画僧。生卒年不详。江苏松江人。字飘仙,号雪渔。善画花卉。明亡后披缁为僧。晚年唯画佛,尤以佛像篮中之折枝花...(公案)僧问四方八面来时如何?师云:打中间底。僧便礼拜师云:山僧昨日赴个村斋,途中遇一阵狂风暴雨,向古庙里避...越南河内之佛寺。又称延友塔。李朝太宗皇帝建于崇兴元年(1049)。其建筑风格甚为特殊,系建于湖中圆石柱上,供奉铜...(名数)一、光就居,人居此中相见即欲斗,泥犁中无兵,而自有兵相杀伤,无步数,又不死,其人长大,且以人间三千七...(487~593)我国禅宗二祖。南北朝之僧。河南洛阳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又作僧可。幼时于洛阳龙门香山依宝静出家,...梵语 ā?aya。意译为阿世耶、阿奢也。此字含有休息处、住处、意思、意向等意味,故意译意乐、意欲、志愿。凡心里所...【无生法忍】 p1062 显扬六卷六页云:问:如经中说无生法忍;彼云何建立?答:由三自性故。谓由遍计所执自性故;说...(譬喻)出世之教法医众生之心病,故称曰心药。秘藏宝钥上曰:九种心药,拂外尘而遮迷。金刚一宫,排内库而授宝。...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念是指我们能观察的智慧。处,是指所观察的境,就叫以智观境...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作恶多端且杀生无数的鸯掘摩,在皈依佛门、加入比丘群后,知道过去所做的恶业必定要接受上天的磨难,于是请求佛陀给...经文: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谓。心是能发之愿心。菩提心即是众生在生死轮转当中...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师园。 有一天,优填王带着舍弥夫人和五百位婇女正将前往拘深...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的比喻整合成一种法上的落实。首先看众生心,我们是众生身心五...
二谛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二教 | 下篇:二惑 |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口*翕]饭者,张口遥呼吸食也。”(事钞记卷二五·四一·一二)...
大觉泼水
遮那果德
大寒林
叶舟
兴化打中
一柱塔
十八地狱
慧可
意乐
无生法忍
心药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鸯掘摩的身心考验
正如法师《佛教对饮食的看法》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四法供养为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