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元晓判释诸经所立之四教。即:(一)三乘别教,如四谛教、缘起经等。所说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学,其中二乘仅知人空之理,未明法空之理,与菩萨别异,故称三乘别教。(二)三乘通教,如般若经、深密经等。所说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学,三乘皆明人、法二空之理,故称三乘通教。(三)一乘分教,如璎珞经、梵网经等。所说独为一乘,即菩萨不与二乘共学,故称一乘;又以所说未能显现法之周遍圆融,故称分教。(四)一乘满教,如华严经等。亦独为一乘,而所说具明法界之理,周遍圆融,故称一乘满教。澄观于华严经疏钞玄谈卷四评之,谓此四教与天台宗所立藏、通、别、圆四教大致相同,所异者在于元晓合别教与圆教为一,而另加一乘分教而已。[华严经探玄记卷一] p624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亦名:五种不失界、大界不失相五种、不失界五种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明不失,略述五种:一、非法恶心解者不失,...密教结手印时用以作印母之六种拳印。即:(一)金刚拳印,以拇指入于掌中,屈其余四指作拳。(二)莲华拳印,屈小指、无...悬,先之意。又作玄谈、悬谭。指讲经论者于讲说经论文句之前,先述题号、撰者及全书大意等。如普宁之起信论悬谈、澄...本来就有的意思,这是指人人固有之性德而言。根据性宗说,不论有情非情,其本性万德圆满,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譬如...【三种过患】 p0181 瑜伽九十二卷十一页云:又彼第一心未得定补特伽罗,于一切受,并其所依,并其所缘,并其助伴,...(一)量,即尺度、标准之意,指知识之来源、认识形式,及判定知识真伪之标准。印度自古各哲学宗派间即盛行探讨知识来...【无性自性】 p1061 辩中边论上卷九页云:此无性空,非无自性。空以无性为自性故;名无性自性空。...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尘。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 一、色 谓眼...无边音声,梵名 Ananta-svaraghosa,西藏名 Sgra-dbyavs mthah-yas-pa。又称无量声佛顶、无量声转轮佛顶、无边声佛...(杂名)宿泊于旦过寮之僧。谓行脚之禅僧也。...(一)常住不变之相。一切世间、出世间之法中除涅槃之相外,均无有定相者。 (二)指入定之相。 p3179...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
生苦我们都忘记了。虽然我们在娘胎里那个苦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了,是非常苦的,所以佛菩萨比喻为胎狱。像一个地...人的一生,不论是谁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样,你都要善于用微笑营造让人心情愉快的环境,千万不要摆出一幅冷...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其缘故是因个人感觉着学力不足。三年来在闽...佛教初来东土,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人们按照中土习惯,并为方便称呼,往往要给他们起个简化的音译汉姓。开始...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谓色受想行识也。色谓色身。受谓受用。想谓思...
无论出现何种心境快乐或不快乐,都别在意,我们应经常提醒自己:这是不确定的。 人们通常不太考虑这是不确定的,但...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陀诃提是不休息的意思。不休息,就是我们修行这个净土法门,一...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据密部,持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所加持之土沙。目的即在利益亡者。透过咒力、愿力及心力三...
晓公四教
【佛光大辞典】
上篇:晓了 | 下篇:晓鼓 |
(地名)又作辛头河。赡部洲四大河之一。...
摄僧大界不失相五种
六种拳印
悬谈
本有
三种过患
三量
无性自性
六尘
无边音声佛顶
旦过僧
定相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前世一念之迷与净土失之交臂
微笑就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弘一大师开示律学要略
出家人姓「释」的由来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快乐或不快乐,这都是不确定的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