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论十三卷十七页云:五种拔济差别者:谓拔济灾横等五事。一、拔济灾横。谓如来入城邑等时,令盲聋等、得眼耳等。二、拔济非方便。谓令得世间正见,远离一切邪恶见故。三、拔济恶趣。谓令生见道,越诸恶趣故。四、拔济萨迦耶。谓令证阿罗汉果、永脱三界故。五、拔济乘。谓令诸菩萨、不乐下乘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大师】 p0238 瑜伽八十二卷十五页云:谓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杂名)西竺之坟典。谓佛经也。...子题:毗尼、律、律吕、二十四节气 戒本疏·七灭诤法:“言应与现前者,谓法教托相,相须面现;屏量闇断,终未息情...(公案)僧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云门云:体露金风。见碧岩二十七则,种电钞三。...指僧堂内所设置之炉。用于取暖,依僧堂之大小,而设置一个或数个地炉。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四七·五○三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佛宝,佛性中,具足一切净法,即法宝,无违诤义,即僧宝,此名理体三宝。...梵语 mahāyānātiprativāhanārtha。又作回心向大。意即回转小乘之心而趣向大乘心,以求无上菩提。小乘唯求自利...【知义】 p0817 瑜伽七十七卷七页云:善男子!彼诸菩萨,由十种相,了知于义。一者、知尽所有性,二者、知如所...指佛陀宣说华严经之五种目的,即;(一)正为,佛说华严经,乃为不思议乘菩萨说,而不为余众生说。(二)兼为,佛说华严...苏达梨舍那,梵名 Sudar?ana,巴利名 Sudassana。意译善见山、善现山。又作修腾娑罗山。乃围绕须弥山之七金山之第四...(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部众之一。伊舍那之眷属也。与器手天并手把酒器,故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慢,是与生俱来的,凡夫众生都有。当这个慢心生起的时候,我们...
21世纪是科技与市场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人们对精神故园安心立命寻觅最切的世纪。向外驰骋的阳刚力势越强,向内收敛...
问: 弟子修学净土法门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很相信,可是随着所学的净土知识越来越多,反而生起了疑惑,这是为什么...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普通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荒。由于灾民实在太多了,公粮有限,单靠政府救济解...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追求心灵的富足为最终目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追求物质财富...
【原文】 智者入灭,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由损己利人,止登五品。南岳亦自言:坐是止证铁轮。二师虽是谦己诲人...
有一句话这样说:各有因缘莫羡人。一个人得到福报,都是他过去生中所造的因。而今生得到的果。 福报有很多种,但都...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位国王,虽国界相近,但不相互攻打讨伐,常互相友好往来,彼此都是好友。其中最年长的国王,...
五种拔济差别
【法相辞典】
【五种拔济差别】 p0276
上篇:五种寂静妙行 | 下篇:五种甚希奇法 |
(名数)华严经疏四十四曰:华严经中以大海十相,譬十地菩萨修行:一次第渐深,二不受死尸,三余水入失本名,四普同...
大师
竺坟
现前毗尼释名
云门体露金风
地炉
理体三宝
回心向大
知义
华严五为
苏达梨舍那山
器手天后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安法师: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净土宗简易而圆顿,如暗夜璀璨莹彻的明珠

为何开始信净土,知识学多了,反而起疑

范仲淹的另类救灾方式
追求心灵的富足

损己利人,虽损而不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