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术语)亦不修行亦不学问之人,学生间深辱他之词。...(一)梵名 Indra,巴利名 Inda。又作因陀逻、因达罗、因提梨、因提、因抵。意译作天主、帝。为最胜、无上之义。即指...(术语)Śima又云四摩室。为戒场,即布萨界之梵语也。译曰别住。法砺四分疏七末曰:明了论西音名为四摩室,此方翻...【捩牙窣堵波】 p1038 西域记七卷三页云:池侧不远,有窣堵波,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六牙象王,猎人利其牙也。诈服...(术语)Pāramitā,又作波罗蜜多,播啰弭多。译言究竟,到彼岸,度无极,又单译曰度。以名菩萨之大行者,菩萨之大...1、指华严经所说融三世间之十身,即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独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梵语 dharma-smrty-upasthāna,巴利语 dhammesu dhamm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指观法无...【无厌足加行】 p1073 瑜伽三十一卷九页云:云何名为无厌足加行?谓于善法,无有厌足,修断无废。于展转上,展转胜...【异类相应名】 p1116 瑜伽八十一卷一页云:异类相应名者:谓佛授德友青黄等名。...行事钞·师资相摄篇:“若弟子见和尚五种非法,应忏谢而去。白和尚言:‘我如法,和尚不知;我不如法,和尚不知;我...梵名 Lambā。为法华经所说守护法华行者的十罗刹女之一。正法华经卷十总持品译为结缚。其形如药叉,着青衣,右手持...(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
人生苦短,人命无常,一息不来,即成隔世,超升堕落与否,临终处理至关紧要。如何引导亡者神识得所,助成往生西方的...学问类: 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2、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
昔时,佛与大比丘们一起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当时,提婆达多怀毒害之心,诽谤佛,还自认为有理。众人呵叱他,...
(梦参老和尚二○○四年讲于五台山普寿寺) 第一讲 我们前面讲的是〈十住品〉,讲如何证得十住,讲如何修行来进入十...
卷一 净土法门的缘起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1、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含义是什么? 南无,此翻恭敬,归命顶礼等...
佛陀在世时也曾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有一件事让佛陀永远难忘,那就是:孙陀利毁谤佛陀的事件。 孙陀利是一位生活在风...聪明的一休是很招人喜欢的,喜欢他的中国人可能有好几代了。一休和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生于l394年,是后小松天皇...
我们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当我们开始在佛堂中,忆佛、念佛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我们明了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圣号一接...
无余依涅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无余依涅槃】为四种涅槃之一,略称无余涅槃。谓出离生死苦所显现之真理。即烦恼断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失去一切有为法之所依,自然归于灭尽,众苦永寂。见‘四种涅槃’条。
上篇:无尽功德藏回向 | 下篇:无嗔心所 |
(行事)于说戒日或自恣日以自己所犯之罪科向他说之。所谓自首请恕也。梵曰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Āpatipratideśana,...
非修非学
因陀罗
四摩
捩牙窣堵波
波罗蜜
十身
法念处
无厌足加行
异类相应名
弟子见和尚非法应忏谢辞去
蓝婆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临终处理的注意事项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佛与提婆达多所结的冤结

梦参老和尚:华严经梵行品

【推荐】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佛陀与风尘女子的因果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