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梵语 svabhāva-kāya。又作自性法身(梵 svābhāvika-dharma-kāya)。乃三身之一,四身之一。指自性本有之身,非...二十种不易之事。据四十二章经载,二十难即:(一)贫穷布施难,指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为难。(二)豪贵学道难,指人处...资持记·释释相篇:“劫贝,即木[帛*系]。”(事钞记卷二○·四五·一六) 资持记·释二衣篇:“劫贝,即木绵衣。”...(杂语)Veśa,又作吠奢。旧作鞞舍,毗舍。天竺四姓第三商贾之族也。西域记二曰:吠奢,旧曰毗舍,讹也。商贾也,...【唯是一乘】 p1008 瑜伽七十八卷十六页云:世尊!如佛所说:若声闻乘,若复大乘,唯是一乘。此何密意?善男子!如...“阿弥陀佛”名号之美称。昔法藏菩萨,于“因位”时,代众生修一切万行,悉圆满具备,故得此名号。净土文类聚钞(大...凡二卷。朝鲜僧清虚堂休静(1520~1604)编,朝鲜隆熙元年(1907),庆尚北道清道郡虎踞山云门寺开板。集载中国及朝...乃佛陀宣讲法华经之典故。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赞叹如来之二智,然以诸法实相为甚深微妙,欲说又止,后由舍利弗代众...(杂名)洗浴之室也,西土必以冷水,东土必以温水,故谓为温室。寄归传三曰:世尊教为浴室,或作露地砖池。(中略)...【所化有情有共不共】 p0744 佛地经论七卷十七页云:一切如来所化有情,为共不共?有义、皆共。以一一佛,皆能...戒本疏·释皈敬偈:“会正之极,勿过明慧。”(戒疏记卷二·二三·一四)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必须依佛正教,顺...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原文: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又《观经》言:念佛之人,生彼国者,莲分九品。盖此念佛法门...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道 (一)、世间之道最有代表的就是孔孟之道。 我们今天研读...
我们兴隆寺一个居士。他在黄河以北一个工地上,给人家看搅拌机。在工地上看机子,平常呢,他是念观世音菩萨,念观世...
作为人的特点,安士居士在这里,概述了十二种特点: 首先是谈人的一种尊贵性,万物皆备于我,仁义礼智本身具足,世...问: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大安法师答: 这里面,修行要理上要明白,事相上要不能废弃。你说自性是佛,但那...为期三个月的夏安居结束时,比丘们深得法益,身心自在清凉。为表达对佛陀的无比感恩,比丘们前往舍卫国中的祇树给孤...有个和尚问投子大同禅师: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的脚应该如何前进? 投子禅师说:十方都有他的脚步。 和尚又问:没有...
真如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真如】指遍于宇宙间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的根源,是本然的真实之意。此为遍布于宇宙间真实的本体,也即是事物的真实相状、或真实性质。《大般若经》第三六Ο卷中,列出了十二名称,如法性、法界、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等,都是真如的异名。他如涅槃、无为、空性、胜义、一如、如如等,也是真如的异名。真如成了大乘佛教的标志,为万有的本体,并以此立为‘一实相印’,与小乘佛教‘三法印’相对称。虽然如此,但各宗各家对真如的含意,在解释上各不相同。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真如曰:‘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曰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曰如。’《法集经》谓:‘善男子,言真如,真如者,名为空,彼空不生不灭。’《成唯识论》卷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其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妙法莲华经、第一方便品》曰:‘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华严经探玄记》卷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曰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是以,空宗以诸法空相为真如,有宗以圆成实性为真如;而天台宗依据性具说,主张真如本身本来具足染净善恶诸法。华严宗依据性起说,主张‘本体即现象’,即真如本为万法,万法本为真如。后二者,都是受了《大乘起信论》的影响。本来,印度佛教所称的真如,基本上是客体性的、静态的理体,永恒不变的真理。如《般若心经》经文:‘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但在中国,自《大乘起信论》出世后,标示一心开二门:‘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又谓:‘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这样,真如就不仅是客体性的、静态的理体,亦是主体性的,动态的事用。成为‘不生不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而能生万法之体’,真如能够生起万法,这就和外道的自性、神梵没有什么差别了。如果我们自佛陀的基本理论‘缘起’,来探讨真如的涵义,则所谓缘起、是一切法待缘而起,彼此关涉对待而起。《杂阿含·二九八经》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是说,任何一法的生起存在,必有其互相关涉对待的因素与条件。既是互相关涉对待而生起,其本身无实体,无独立的自性,可想而知。无实体、自性即是空——空性,这是诸法的本质,是本来如此的,不增不减的、不生不灭的绝待理体,这就是真如。例如诸行无常,此无常诸行自性本空之理即是真如。诸法无我,此我法自性本空之理亦是真如,推之万法皆是此意。因此,真如者,乃万法本然之理,与万法不一不异,而为万法之实性也。所谓此理与万法不一不异者,以此自性本空之理即寓于万法生灭之中,离生灭法则无此真如,故曰不异;然生灭法是无常,而此无常之理为常,故曰不一。诸法自性本空之理,即诸法之实理;其空性空相,亦即诸法之实性实相,故而真如为诸法之实性无颠倒性。
上篇:根缘 | 下篇:真如无为 |
莲华,又作莲花,表示莲华藏世界,此世界为报身佛之净土,故诸佛常以莲花为坐床。另据大智度论卷八载,诸佛随应世俗...
自性身
二十难
劫贝
吠舍
唯是一乘
万行圆备嘉号
禅门撮要
三止三请
浴室
所化有情有共不共
会正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一切境缘,正好念佛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世间之道不能了生死

念观音圣号免命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