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忆曾受境证外境有不成】 p1389 唯识二十论八页云:要曾现受意识能忆。是故决定有曾受境。见此境者,许为现量。由...亦名:捉缚驱杀四相 子题:捉、缚、驱、杀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捉杀四相,轻重文乱。若欲纠正,应言捉缚驱杀也。...【勤修习心解脱者有二种渐次】 p1224 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复次为心解脱、勤修习者,有二种渐次。一、智渐次,二、...指构成人身之三十六种要素。然关于数目,多有异说。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四十八所举,三十六物分为外相、身器、内含三类...【引导】 p0377 瑜伽九十卷十三页云:八支圣道,导涅槃故;名为引导。 二解 法蕴足论二卷十一页云:言引导者:谓八...以大悲咒加持之净水。一般佛子咸信饮用此水,能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又据大日经疏卷三载,水以滋润万物之...【有寻有伺法】 p0549 品类足论六卷十七页云:有寻有伺法云何?谓寻伺相应法。...密教修护摩法时,依所修护摩之种类不同,所用之坛、炉等各有其相应之颜色。四种色指白、黄、赤、黑四色。依息灾法时...(术语)真实之明慧也。法界次第上之下曰:行者虽修观照,真明未发。...指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为六欲天中最高位之第六天,因有天魔之住处,故亦称魔天。[大智度论卷五十六] p6886...指天界之妙食。即人界所无与伦比之美味妙食。起世经卷七(大一·三四五下):“四天王天并诸天众,皆用彼天须陀之味...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观经》中的下三品往生说,反正造了恶业,临终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那我就放心了,我就可以...
这个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你去忆这个...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人之短,体现出一种人格魅力。 宽容是理解、沟通的桥粱。不懂...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
【原文】 梦中忽忆二尊人病且亟,悲甚。既而曰:犹可为也。则稍自慰。正拟极力疗治,俄而梦也,复悲甚。既而复自慰...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 一心念佛,诸...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会冲突、会不愉快、会争执,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如...
庄严经论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庄严经论】又名《大庄严经论》,为瑜伽十支论之一,无著造,唐代波罗颇蜜多罗译,凡十三卷。内容解说菩萨发心、修行以及应修习的各种法门。本论援引经典颇多,有《十地经》、《无尽慧经》、《行清净经》等数十种。关于作者,众说纷纭,梵本未举出作者之名,一般均谓本书为无著所造。
上篇:修惑 | 下篇:庄严体义支 |
(术语)显杂修人之失也。杂修之人往生极乐者甚稀,千人中无有一人也。...
忆曾受境证外境有不成
大盗戒捉缚驱杀四相
勤修习心解脱者有二种渐次
三十六物
引导
大悲水
有寻有伺法
四种色
真明
魔天
天食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推荐】往生净土不能存侥幸心理

忆佛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