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戒本疏·释皈敬偈:“会正之极,勿过明慧。”(戒疏记卷二·二三·一四)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必须依佛正教,顺...(术语)谓奉绝对之大慈悲之佛徒,怨敌与亲友同一视也。...【语行】 p1282 如行差别中说。 二解 如行有三种中说。 三解 瑜伽八十卷十六页云:又于相庆慰时,远离五种过失;应...顺流和逆流。顺流是流转于生死的因果;逆流是还归于寂灭的因果。...又作斋会。指设斋食供养佛法僧三宝之法会。“斋”之原意,即指清净身心;在此类供养法会中,不论施者、受者,均应慎...梵语 pravrtti。(一)意为生起,谓依因缘生起。一般有转起、转生等用语。[成唯识论卷二] (二)使回转、活动、作用,...即进入师门。凡蒙师父允许,剃发成为弟子,以进入佛门修行佛道,称为入门。 p262...魔障之境地。西方合论卷五(大四七·四○二下):“是故当知,心外见佛,即成魔境。何以故?以心外无一法可得故。”...(术语)全体一般等之意。碧岩第一则评唱曰:脱体现成。同九则评唱曰:脱体不是。...禅宗公案名。为摩诃迦叶与阿难之间之嗣法因缘。据无门关第二十二则载,阿难尊者问迦叶尊者云(大四八·二九五下):...十诵律云洗浴五利:佛在舍卫国时,有比丘癞病,求治于药师耆域。耆域告病比丘言:汝可洗浴,病即得瘥。比丘言:佛未...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调顺呼吸,不使有快慢不均,粗涩喘急,一呼一吸,平静缓慢。...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种,分别蕴含一定的佛教意义。念珠的出现或使用都首先基于它的...
我们对言语的态度,就是从父母呼、父母命这几句开始做起。一个孩子连对父母讲话都不恭敬,他对别人也不会恭敬。这一...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亦是人类一致的希望。可惜,自古至今,人的心愿都无法实现。特别是现在...
昨夜说的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1:佛陀制定戒律,要求佛教出家弟子每半月集合诵持所受出家戒...引导语: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世象。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阿赖耶识才有受用识,因为有受用识才有阿赖耶识...佛陀时代,罗阅祇国有位那舍长者,心地非常仁慈,经常接济贫穷、孤苦无依之人,同时也非常礼敬沙门、婆罗门,布施供...
唯识二十论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二十论】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本论系以《十地经》三界唯心之义立论,论证万法唯识,外境为内识所显现,识外无境之义,以破斥小乘外道之偏执。本论系‘六经十一论’之一,亦为‘十支论之一。另有异译本二种,一为北魏菩提流支所译之《大乘楞伽经唯识论》一卷,一为陈代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一卷。本论在印度的注释书,有世亲论师的弟子矍波等有十余家之多。其中以护法所造《成唯识宝生论》五卷最为重要。另有我国唐代窥基所撰之《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圆测所撰《唯识二十论疏》二卷。
上篇:唯识九难 | 下篇:唯识二十论述记 |
(术语)名誉与利益也。法华经序品曰: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新译仁王经下曰:恶比丘为求名利不依我国。起信论曰...
会正
怨亲平等
语行
二流
斋筵
转
入门
魔境
脱体
迦叶倒却刹竿
洗浴五利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倓虚大师开示随息念佛法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文珠法师《沙田大会堂佛学演讲》

为何出家人每半个月要布萨诵戒
27件会让自己开心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