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奉绝对之大慈悲之佛徒,怨敌与亲友同一视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一、法性土,如来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也。以真如为体,然此身与土无差别,不变不迁离相寂灭也。二、实报土,如...医者治病,先明病相。佛法度生,先明惑相。兹述辨惑,惟大乘所辨之惑,不同小乘。盖凡夫及小乘一切之惑,皆为大乘之...指昼夜六时所修行之忏法。如唐代净土教高僧善导曾作“往生礼赞”之赞文,主张昼夜六时皆须拜佛忏悔。 p1284...心生起妄想以度量种种的外境,这是对凡夫的心量而言,若是如来真证的心量,则是离一切外在的影响而住于无心。楞伽经...(523~600)梵名 Jānagupta。意译德志、至德、佛德、志德。陈隋时代僧。北印度犍陀罗国人。自幼即入大林寺出家,...梵名 Andhakavinda,巴利名同。又作阿那伽宾陀村。据南传律藏大品所记述,世尊曾暂住波罗奈国,后又移住闇陀伽频陀...【能为眼能为智能为义能为法】 p0898 瑜伽八十四卷六页云:又佛世尊能为眼者:谓能引发俱生慧故。能为智者:谓...禅林用语。指未熟与疏荒。即进退不如法,举动粗野。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两序进退之夹注(大四八·一一三四中):“某等...(地名)智度论三十三曰:一切诸佛法,还本国时,与大会诸天众,俱住迦毗罗婆仙人林中。此林去迦毗罗婆城五十里,是...【五上分结】 p0263 瑜伽十四卷十四页云:又有二种上分。谓色界及无色界。依此二种上分,说五上分结。或有无差别结...【不动灭无为】 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这是色界四禅的禅定。行者修持禅定,入第四禅,双忘苦乐,舍念清净,永...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有的人念佛数目念很多,但是并没有得到信心和欢喜,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把眼光注意在佛,都是放在自己的妄想上面,...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弥陀佛。看到佛学院蒸蒸日上,真是非常欢喜。 太虚大师说:佛教的僧...
阿弥陀佛于未成佛前,在过去无量劫中,为妙喜国的国王,名为乔尸迦,他的父王名为月上转轮王,母亲是殊胜妙颜。在当...
世间的祝福都是吉祥、大喜、恭喜发财等。今年是马年,确实也有这个品质马到成功。成功是这个时代追求的主旋律。我们...
佛陀僧团里,出家人必须每天出外托钵乞食,表示上乞佛道,下化众生之意。有一天,一群比丘托钵到一户人家,恰好主人...以佛的智慧来看世间,无论是我们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环境,包括心理、精神、物质、自然等一切现象,全都是因缘所生。而...药师经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一、要有求学的志向 当代青年僧伽应有的职志是什么呢?第一,要有求学的志向。因为佛教修行的过程分开来讲是四个方...
怨亲平等
【佛学大辞典】
上篇:怨亲 | 下篇:怨灵 |
(术语)Viṣaya,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又,我得之果报界域,谓之境界。无量寿经上曰: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
五所依土
辨惑(二)
六时忏
心量
阇那崛多
闇陀伽频陀村
能为眼能为智能为义能为法
生疏
迦毗罗婆仙人林
五上分结
不动灭无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推荐】念佛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慧律法师《顿悟本心》

阿弥陀佛略传
出世间法的成功

供养烧饼的女孩
并没有任何真实不变的东西
常律法师:修持药师法门的感应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