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一)梵语 ?ama。意译寂静。据四分律卷十二载,柳、舍摩、罗婆醯他等树皆属枝种。然舍摩究竟为何种植物则不详,或系...(经名)具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曰大佛顶经,首楞严经。楞严经等。...【不苦不乐俱行法】 p0340 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不苦不乐俱行法云何?谓若法、不苦不乐受相应。...【三摩耶】 刊正记云:名假时,亦名短时长时。论云:除邪见故,说三摩耶,不言迦罗。复次,有人言一切天地好丑...位于安徽青阳县西南,占地一百余平方公里,原名九子山,与山西五台、四川峨嵋、浙江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有...【慢过慢】 p1278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于胜为胜,令心高举;名慢过慢。 二解 集论四卷十页云:慢过慢者:谓于胜已...【色蕴建立】 p0567 如色蕴建立有四种中说。 二解 杂集论一卷六页云:云何建立色蕴?谓诸所有色,若四大种...【所依住义】 p0739 显扬五卷二页云:所依住义者:谓外世界。依此所住,有情界可得。所谓村田、百村田、千村田...(杂语)Bahujana,译曰众生。...【清净静虑等定】 p0962 瑜伽十二巻三页云:云何清净静虑等定?谓有中根,或利根性,等烦恼行、或薄尘行,彼从他闻...(杂语)五坛之修法也。以不动尊为中坛。...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生决定要死。 你告诉你自己:某某人!你要知道一件事实,今生...
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疑问困惑,今择其最常见者三条,从佛教角度进行解答。即:一...问: 《地藏经》中云,临终人能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不论有罪无罪,都不会堕落三恶道,如果有人临终不能认人,神识...
像你们又修道又念佛又学密宗,其实我当年也一样,反正有道我就拜。密宗也好,显教也好,我都搞了很久,最后我一道都...
《地藏经》多数都讲事,没有讲理,没有讲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讲。因此地藏菩萨在教化一切众生,在《地藏经》地狱的...问: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仁清法师答: 对于什么是诽谤正法?释迦牟尼佛在很多经典上给我们...
到寺院之后,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呢? 一、学习弥勒菩萨欢喜和包容的精神 一般汉地寺院...问: 自己信佛而家人不信,怎么办呢? 答: 他人信不信三宝,是他们的业力、因缘及个人自由,与你无关。要遇上三宝...
能遍计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能遍计】对所遍计而言,称能遍计。《唯识三十颂》之三性颂曰:‘由彼彼遍计’,指的即是能遍计之识。‘遍计种种物’是所遍计之境。而‘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即遍计所执性。对于能遍计之识,唯识诸家解释不同,无著认为第六意识是能遍计之识,故《摄大乘论》谓:‘当知意识是能遍计,有分别故。’而安慧认为八个识都有‘能遍计’的作用。护法、难陀二师认为,只有第六第七两个识是‘能遍计’之识。一般以此说为正义。
上篇:能造所造 | 下篇:能诠所诠 |
(术语)三颠倒之一。凡夫对六麈之境,而思想颠倒,生种种烦恼也。宗镜录四十二。...
舍摩
大佛顶经
不苦不乐俱行法
三摩耶
九华山
慢过慢
色蕴建立
所依住义
仆呼膳那
清净静虑等定
中坛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清明三问
临终神识昏迷,给此人念佛能不堕落三恶道吗

【推荐】不要倒霉了才来学佛修道

宁可坐着聊天,为何不去念圣号
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