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凡二卷。唐代窥基(632~682)撰。又作观弥勒上生经疏、弥勒上生经瑞应疏、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名数)地水火风也。依俱舍论言,此四大有假实二种,其实者,称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单云四大。实之四大,一地大...所有有三,谓贪、瞋、癡。由依止贪瞋癡故,积畜财物有怖有怨,多住散乱故名所有,由多积集所有资具恒与怖等共相应故...(术语)又曰直往菩萨。渐悟菩萨之对。无始以来,于第八阿赖耶中,有菩萨之法尔无漏种子,无为二乘之修业,直进入菩...梵语 upāya-kau?alya,巴利语 upāya-kusala。十波罗蜜之一。又作伛和拘舍罗、沤和俱舍罗、沤和拘舍罗、沤波拘舍罗...(一)指大乘经典。传说佛陀入灭后,大乘经典藏于龙宫,故有此称。如菩萨处胎经卷七、摩诃摩耶经卷下等载,龙宫中藏有...(术语)为十二支中无明行二能引支引起之识,名色,六处,触,受之五支也。...【观察差别】 p1469 如受蕴差别五种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一卷十六页云:问:汝应观我,汝应察我,有何差...(名数)勒那三藏Ratnamati,对于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于正法也。一...(术语)一夏九旬之安居也。行事钞上之四曰:由夏中坏行义多招讥复重故。文云:自今已去听三月夏安居。...圣言,谓正直之言语。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举出四种圣言:(一)不见言不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眼...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说,我们的生命现象,其实是...
【若诸有情,心多懈怠,劝修精进。】 若诸有情,心多懈怠,精进不起来,给他讲精进度。 【若诸有情,心多散乱,劝修...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是佛教徒。在朝拜寺院的时候,我发现他面对佛像都不礼拜。在很...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须赖。他虽然贫穷潦倒,却十分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以故古圣贤皆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使普天人民同享太平之福,而浑无功迹之可以赞述,民生...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古德四句话说明与人相处之道: 脸上无瞋真供养、口里无瞋出妙...
佛陀说六根跟六尘接触,那个感受跟想像是没有体性的。没有体性的意思,是讲它的真实性不可得,不是讲它的因缘不可得...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用套子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犹豫地咬断了那只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只腿而保全一条生命,这...
真如熏习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真如熏习】谓真如之法自熏习众生之心。真如熏习有自体相熏习、用熏习两种。真如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具有不可思议的业用。真如本自具足无漏之法,亦成为智之境界之性;常熏习众生之心,令众生渐厌生死、欣求涅槃,而信本具之真如性,发心修行,称为自体相熏习。若藉诸佛菩萨以外缘之熏力,使众生善业增长,则称用熏习。见《成唯识论》卷八。
上篇:真如无为 | 下篇:真如凝然 |
种种生灭,尽是一漏落之相,故曰有漏。而有漏分晰之,有四种相,谓有漏果报四相。即苦、空、无常、无我,有漏之果报...
弥勒上生经疏
四大
所有
顿悟菩萨
沤和俱舍罗
龙藏
所引支
观察差别
七种礼佛
夏安居
四圣言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吃素跟忍辱关系很大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难忍能忍的须赖

息灾卫生豫说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