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人名)末伽梨拘赊梨之略。外道名。楞严经二曰: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念住有九种所治障】 p0804 显扬十九卷十八页云:论曰:当知诸念住,有九种所治障。一、不厌离,二、不作意,...解释回向之意义所用之词。与解释发愿之“直尔趣求”相对。发愿与回向,前者乃尚无善根,唯求往生成佛,故称直尔趣求...【不狭小】 p0318 瑜伽九十一卷八页云:卽三摩地、善成满故;名不狭小。...凡十卷。唐代僧详撰。又称唐法华传、法华经传记、法华经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记述有关法华经之由来、传译...又作四时上堂。指晨、午、昏、夜半四时之上堂持念。性灵集卷二:“四上持念,四魔请降。” p1647...谓八支圣道。名为如理。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如理行。又世尊说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及正定并资并具...(仪式)为死者修功德也。...戒分四科:谓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也。 一、戒法 如来所制之法,是为戒法。 二、戒体 由于受授之作法,...【菩萨十应知】 p1128 显扬八卷十六页云:菩萨十应知者:谓如是修学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诸菩萨、略有十种应知。一、...(一)指三种类聚。又称三定聚。即:(一)正定聚,(二)邪定聚,(三)不定聚。大智度论卷八十四言能破颠倒者,称为正定;...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靠自力修行了生脱死得阿鞞跋致,就好像步行到达目的地,如蚂蚁...
佛说了生脱死的修持法门很多,大体分为律、教、禅、密、净五宗,总归为二种:一是通途法门;二是特别法门。仗自力修...现在的社会追求效率,造成每个人越来越匆忙,竞争越来越厉害。因此便有人希望透过禅修来帮助他们,以寻求内心的安定...
我有两个亲戚,她们的媳妇很像,都不做家事、好逸恶劳;都很会管先生,对公婆却从未主动关心。然而,一个家里有严重...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良因法师答: 第一个原因是没有定课,或者是定课不够。一...很久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名叫梦誉。夜里睡觉时,他经常听到远处的坟墓里,有个声音在叫他:喂!大王!喂!大...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内心浮躁,浮躁的内心又让人们负面情绪膨胀...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团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僧众,对于各位在家居士很重要。但是态度要调...
唯识传承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传承】自玄奘、窥基开创唯识宗后,百余年间,宗风甚盛,研究者颇多。唯百余年后,唐武宗会昌五年(八四五),敕令祠部取缔全国寺院及僧尼,史称‘会昌法难’。在此次法难中,此宗的经疏大部分焚毁,宗运遂一蹶不振。继之唐代末年,藩镇割据,烽火不熄,五代十国,王朝交迭,百年之间,战乱频仍,以致佛寺荒废,经籍散逸,隋唐三百年间昌隆鼎盛的佛教,至此零落殆尽,大小各宗,莫不衰微,尤以唯识一宗,竟成绝响。至元代有释云峰者,著《唯识开蒙问答》二卷,是唐代以后仅有的唯识学著述。盖因《成唯识论述记》及《唯识三疏》,早已散佚,未能编人藏经,即使有人研究,也无门可入。不过元代秦州景福寺英辩、金陵天禧寺志德、镇江普照寺普喜、及云南僧无念等,尚传持此宗。至明朝武宗正德年间,有鲁庵普泰法师者,自一无名老翁处学得唯识要义,尔后他为《八识规矩颂》及《百法明门论》作注,由此二书问世,推动了明末诸家研究唯识的风气。参阅明代后叶唯识诸师。
上篇: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 | 下篇:唯识实性 |
【烦恼众】 p1189 集论五卷二页云:何等众故?谓二众烦恼。一、见所断众。二、修所断众。见所断众、复有四种。一、...
末伽梨
念住有九种所治障
挟善趣求
不狭小
法华传记
四上
如理行
追修
四科
菩萨十应知
三聚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末法众生专修净土法门
圣严法师《动静不二皆是禅》

【推荐】凡事太期待,结局必伤心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和尚变金币

【推荐】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