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乃古代之长度单位。伸张两臂为一寻,约等于八尺或六尺。亦有称七尺者。 p69...指不请亦说之法。又作不请法。佛虽未受众生之央请,亦随众生之根机而主动说示利益之法门。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子题:重法八缘不说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涅槃云,若有受持读诵、书写演说,莫非时、非国、不请而说,轻心、轻他...为禅林中老僧休养之寮舍。类似之寮舍,有收容、治疗病人之延寿堂。禅林象器笺殿堂门:“禅林宝训音义云:‘延寿堂,...【俱灭法】 p0926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俱灭法云何?谓有为法。有灭相故。...安置佛像之坛。指佛堂内为供奉佛像所筑之高基坛而言。 依其材料而有石坛、土坛、木坛等;依其形状则有方坛、八角坛...(术语)悟解诸法之空相也。佛弟子中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注维摩经三曰:肇曰:须菩提,秦言善吉,弟子中解空第一也...【感无苦行】 p1249 瑜伽七十一卷九页云:感无苦行者:谓修性福业事。...韦陀,梵名 Veda。又作皮陀、毗陀、吠陀,意译作智论、明论。印度古代二十种外道之一。据外道小乘涅槃论所载,此一...(杂名)山堂肆考曰:夹山问佛印:和尚阇黎与什么人同来?曰:木上座。指杖也。...指色界的四禅天和无色界的四空处。...准提咒持诵仪轨...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曾看过一则感人的故事――数十年前,台北市的旧市区有一家小餐馆。一天,有位年轻人向老板询问:「不好意思,我可以...
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织学生入寺院体验宗教生活 原来和尚也发短信、上网,中山大学...
过去,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名为羯那。羯那有个因缘来到石室国游历,便四处参访佛塔、寺院,并为一精舍作画,得了...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安法师答: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千经万论中都劝我们念南无阿弥陀...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
从前,一个老盲人带着一个同样双目失明的小徒弟,以拉二胡四处卖艺为生,他们的生活艰苦、贫困,时常是有一顿没一顿...上中专时,我们班主任老师长得很丑:一半脸儿白一半脸儿黑。可是,就是这样一们其貌不扬的教书先生,却有一位很漂亮...
在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不只地藏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亦如是。所以观世音菩萨请求佛说地藏菩萨功德,佛就先赞扬...
念住有九种所治障
【法相辞典】
【念住有九种所治障】 p0804 显扬十九卷十八页云:论曰:当知诸念住,有九种所治障。一、不厌离,二、不作意,三、止观随烦恼,四、沉下,五、不能堪忍,六、于少劣知足,七、忘失教授,八、违犯戒行,九、弃舍欲乐增上猛利诸妙善轭。
上篇:念为定依 | 下篇:青瘀 |
(经名)有魔入目连腹中,目连唤出,说往昔之因缘,魔乃怖而降伏。此经摄入中阿含经三十。...
一寻
不请之法
说法应适时
安乐堂
俱灭法
佛坛
解空
感无苦行
韦陀论师
木上座
八天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一碗白饭的恩情

中山大学80名学生体验出家生活

把握因缘广植福田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心中留一个信念,并为之去追求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