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论五卷二页云:何等众故?谓二众烦恼。一、见所断众。二、修所断众。见所断众、复有四种。一、见苦所断众。二、见集所断众。三、见灭所断众,四、见道所断众。欲界见苦所断、具十烦恼。如见苦所断、见集灭道所断、亦尔。色界见苦等四种所断、各九烦恼。除瞋。如色界,无色界、亦尔。如是见所断烦恼众、总有一百一十二烦恼。欲界修所断,有六烦恼。谓俱生萨迦耶见、边执见、及贪、瞋、慢、无明。色界修所断、有五烦恼。除瞋。如色界,无色界、亦尔。如是修所断烦恼众、总有十六烦恼。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寺院之堂阁四棱或椽下柱上所蹲之鬼形,以头部与两掌作擎举之势者,称为耐重。人天眼目卷一(大四八·三○五中):“...(植物)Erāvaṇa,又作伊罗,黳罗,堙罗那等。树名。花可爱,气味甚恶,其恶臭及四十里。经论中多以伊兰喻烦恼,...天魔,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魔王,名为波旬,常娆乱释尊之修行。盖诸佛出世,常有与其同世之魔障难其修行成...全一卷。清代临济宗僧石源机云撰,行素校定。清代刊行。系详细记录自六祖慧能至石源机云历代禅师之法嗣传承,并以各...【诸欲得稠林名】 p1352 瑜伽六十一卷二十二页云:复次当知诸欲,由五种相似法故;得稠林名。一、由众多相似法故,...(术语)依金刚界密教本经金刚顶经之所说,则有六种十种等之曼荼罗。现图曼荼罗中辏合九种,称曰九会曼荼罗,...【代鸽】 p0533 西域记三卷三页云:摩愉伽蓝西六七十里,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如来昔修菩萨行,号尸毗迦王...【惭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惭者羞恶之心,做了坏事内心感到羞耻者曰惭。《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惭...【方】 p0375 瑜伽五十六卷三页云:问:依何分位,建立方?此复几种?答:依所摄受诸色分位,建立方。此复三种。谓...(名数)九有情居之略。寄归传一曰:住持八纪,弘济九居。行事钞四之二曰:三界九居既是众生居处。...又作沐魄太子、墓魄太子。为释迦牟尼佛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之名。谓昔为波罗奈国之王子时,端正聪明,无可与比。年十三...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波斯匿王来见世尊,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波斯匿王请问世尊:如来是否有说过...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们接物待人时,首先,要观察外在,如言语、行状等,即所谓的察...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与人斗争、计较,寿命长只是累积更多恶业罢了。 频婆...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内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最容易,除了人以外,其他畜生、地狱、饿鬼就难了。天道也难...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遂致发心的因缘与相状错综复杂。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或者讲妄想...
佛教和儒、道二教设教化导的初心,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是,同样是劝人向善,佛法却是最高明、最究竟、最如法的。我们...
烦恼众
【法相辞典】
【烦恼众】 p1189
上篇:诃责犯戒声闻三相 | 下篇:烦恼杂染 |
(物名)又曰钵枝,钵鈘、钵搘。支钵之台也。四分律四十三曰:钵若不正,应作钵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钵盛食,...
耐重
伊兰
天魔波旬
曹溪正宗源流颂
诸欲得稠林名
金刚界曼荼罗
代鸽
惭心所
方
九居
慕魄太子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供养三宝获福无量
外在体现内在

国王与龙
一切皆是禅

念佛不改心,等于说空话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八种相状

销我亿劫颠倒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