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沐魄太子、墓魄太子。为释迦牟尼佛于过去世修菩萨行之名。谓昔为波罗奈国之王子时,端正聪明,无可与比。年十三,闭口不语如哑人,父母甚忧,乃请诸梵志占卜,梵志谓此乃不祥事,须活埋太子,国王与王后皆为太子福薄而悲伤,惟仍从梵志言,欲埋太子于山林。太子立于圹穴边忽而发声,大臣遂派人禀报于国王,国王与人民闻之皆喜,然甚觉怪异,遂见太子。太子稽首礼拜国王,并告知众人,彼曾为该国之王,名须念,身奉十善,慈心育民,为民所望二十五年。然以出游之际,随从过多,死后遭致地狱苦报。于此生虽欲发言,然惧复获咎,故缩舌不言。太子并欲发心作沙门行乞,守无欲之行,终得国王之嘉许,遂出家。国王返回王城后,以正道治国,人民丰乐,国运大昌。[六度集经卷四太子墓魄经] p606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Sanleijing 佛教术语。识所变现的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类的总称,是唐玄奘针对当时印度唯识学说有关见分、相...(一)具足戒之异称。相对于在家、沙弥之五戒、八戒而言,比丘、比丘尼受持之具足戒即称满分戒。景德传灯录卷五慧能章...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诠,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使人们静虑澄...(地名)林名。俱尸那,译曰茅城。末罗为王之姓。见翻梵语九。Malla。...【苦行相】 p0841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第二名苦行相?谓于苦谛,卽以生灭法性为依,于三种苦随...(术语)真言行者于行法之初中后为此观。此三三昧为吽字之三摩地,吽字备三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指澄明静寂而断绝烦乱之智慧。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六一上):“后因前业重更修明,静智澄清,方遂前愿。” ...(名数)结界之地形有五相。中结界五相。...幽冥的道途,亦即充满罪恶的人,死后所趣向的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软品有爱】 p1387 瑜伽九十五卷九页云:当知此中软有爱者:谓于当来,愿我当有。卽于六处,愿我当有。卽如是类,...(界名)四王天与忉利天也。...(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毗尼日用切要...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对比丘开示:世间上有五件事最不可得。哪五种事呢?一、应当丧失之物不想失去...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嗔恚、贪执、愚痴、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强烈地涌现。虽然我们拥...
清代万缘法师。俗姓乔,湖州长兴人。平日为人愚昧迟钝。 别人骂他,也不嗔怒;人家赞叹他,也不欢喜,一心一意专持...
第二品是地藏菩萨在各个世界所有化身,前头是说所教者,这是说能教化者。教化是教育佛教本身不承认自己是宗教,只承...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就好! 第一、你必须要知道,佛珠是用...从前在干陀卫国有一位国王,曾有一位聪明的看相师傅为国王看相,认为他七日后必死无疑。 过后,国王出外游猎,见一...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六祖大师正是围绕这一问题来展开他一生教化的。因此,学禅...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
慕魄太子
【佛光大辞典】
上篇:慧灌 | 下篇:忧 |
【僧柯栗多弭】 此云有为。大品云:一者、有为法相,谓十八空智,乃至八圣道智,十力、四无所畏,世间法、出世...
三类境
满分戒
三学
俱尸那末罗王林
苦行相
密教三三昧门
静智
五种结界
幽途
软品有爱
四王忉利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五件不可得之事
修行会遇到的八种逆境

尘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地藏菩萨的化身百千万亿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修塔延寿

《坛经》中的顿与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