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又称东方三圣。即中尊药师如来,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右胁侍月光遍照菩萨。药师如来本愿经(大一四·四○二上):“...(杂语)梁书扶南国传,俗事天神,以铜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手各有所持,或小儿,或日月,或鸟兽,法苑珠...凡五卷。清代僧鉴传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华峰山位于广东增邑城南四十六公里。昔融老和尚,由江西黄山寺...禅林用语。为法兄之意。又为同道中之泛称。禅林象器笺卷五称呼门下:“受业于师,先于己者,唤之为法兄。”[祖堂集...亦名:受食之所受境、所受食境 资持记释云:“了论,上二句简除,谓自及同类,皆非能授。余下,正示,三类,即人、...(杂语)犹言佛家。如奉释教者,谓之佛门弟子。亦简称佛子。...亦名:提舍尼篇释名 子题:向彼悔、可诃法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如昔相承 向彼悔 也,如上说之。今云可诃 法 也,...【眼等五识】 p0999 俱舍论一卷八页云:此中已说多种色处。有时眼识、缘一事生。谓于尔时、各别了别。有时眼识、缘...【三十四心剎那】 p0207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三卷十一页云:云何名为三十四心剎那?谓菩萨先离无所有处染,后依第四...(一)位于浙江绍兴县南十八公里处云门山之中。又称广孝寺。创建于东晋安帝(397~418 在位)之时。唐代僧智永曾住此...(杂名)禅宗衣钵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为震旦六祖。正宗...(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
净宗十三祖的净土思想,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我国净土宗发展史上,构成中国佛教乃至东方佛教的一大景观。各...
奶奶走了,在这世间走完了她八十六年的人生旅程。 四月二十八日 上午十一点左右,收到嫂子的信息:二弟你能不能早点...也许,有的朋友认为,现在谁都可以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银首饰、钻石珠宝一样,不过是一种装饰罢了,戴不戴佛珠似乎也...
在非洲的一个偏僻山沟里,有一个小村子,四周全是高山峻岭。虽然群山为这里的居民挡住了寒风的侵袭,但行路难,村民...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清净,必须作到随犯、随忏、随净。错了之后,马上就要忏悔...
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
省庵大师就告诉我们:舍就是去去掉邪的发心。邪的发心,前面就讲,不要去向外面去求名闻利养。末法的时候这方面的修...
惭心所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惭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惭者羞恶之心,做了坏事内心感到羞耻者曰惭。《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惭,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由于本身自我尊重的促进之力,可以止息恶行。见《成唯识论》卷六。
上篇:遣虚存实识 | 下篇:悭心所 |
(杂名)Bhadrapati,城门名。译曰贤主。见本行集经三十五。...
药师三尊
三头八臂
华峰山志
师兄
不受食戒所受境
佛门
波罗提提舍尼篇释名
眼等五识
三十四心剎那
云门寺
六祖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奶奶走了,家人念佛助她往生
心律法师:戴佛珠的含义

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业的三种报应模式
涉水渡河的求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