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人名)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为其...欲取、见取、戒取、我语取。欲取是贪欲取著色声香味触等五尘之境;见取是妄计取著五蕴之法为我见边见等;戒取是取著...【新熏种子】 为二类种子之一。与‘本有种子’对称。新熏种子,由现行的前七识,随所应的色心万差种种习气,悉皆落...【四大种恒不相离】 p0460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一卷十五页云:问:云何故知此四大种,恒不相离?答:自相作业,一切...位于日本京都府相乐郡木津川之南岸。山上有弥勒寺,为大友皇子(天武天皇皇子)所创建,贞庆再度兴建,作为后醍醐天...(术语)修一念三千妙观之净行也。为天台宗所言。...(衣服)卧时覆身之物也,章服仪谓为被单。...(术语)解脱与解脱知见二者合而云解脱知见。...(仪式)禅林之规,凡来宾为我插瓣香于炉,则我亦为彼插之,是曰答香,或云还香。见象器笺九。...厮,乃相互之意。原指禅师与门人相互问答应酬,参究宗旨;后转指以言语多为可贵而执著于文字之口头禅。大慧书卷二十...【神境通】 p0934 杂集论十四卷二页云:神境通者:谓依止静虑,于种种神变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
大家要知道,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门余,八万四千法门代表通途的法门,通途法门称为门...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
女人要学做聪明的女人,懂得男人的进退,也懂得给自己储备后退的路,把握男人不是只抓住他的胃就可以了,更重的是要...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陀的弟子阿难时常前往劝谏。我无法忍受这样的限制,所以才不去...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
问: 印祖一再说:念佛人当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不敦伦笃行,纵念佛亦...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这里有四点要留意: 一、知心 如...
遣虚存实识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遣虚存实识】唯识宗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立此五重唯识观,遣虚存实识为第一种观法。即以为此心之境,是遍计所执的虚妄法,体用非有,故而遮遣;内心诸法,为依他圆成,体用非无,故而存留,此为虚实相对的观法。
上篇:遣相证性识 | 下篇:惭心所 |
【义利】 p1239 佛地经论一卷十五页云:现益名义,当益名利。世间名义,出世名利。离恶名义,摄善名利。福德名义,...
玄畅
四取
新熏种子
四大种恒不相离
笠置山
三千净行
被
戒定慧解脱知见
答香
厮禅
神境通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正门西方极乐,门余八万四千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六种败夫的女人
醉翁受五戒得解脱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如何将世出世间法圆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