厮,乃相互之意。原指禅师与门人相互问答应酬,参究宗旨;后转指以言语多为可贵而执著于文字之口头禅。大慧书卷二十七(大四七·九二八中):“便将心意识,记取这杜撰说底,却去勘人,一句来,一句去,谓之厮禅。”又“厮”系被他人所役使者。厮禅即指传诵他人之文句而无真正见解之禅;实不自知自己未得宗旨,仅系受文字役使而已。[禅林象器笺参请门] p598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谓顺舍触所起身舍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舍界。复次修未至定静虑中间第四静虑。及无色定。顺不苦不乐触...(术语)对于实相身而言。...指一再地探求义理。一往,即一次往求,仅就文字表面作浅显之解释,而止于浅近之文字相;再往,则进而发挥其深意,故...(杂语)死路危急之时也。永觉续寱言曰:愤然如遇着死对头,道须灭此而后相食。...(一)意谓佛法之主。原系对佛之敬称,后转为说法之主。中阿含卷四十九大空经(大一·七三九中):“世尊为法本,世尊...【阿黎耶伐摩】 奘传云:唐言圣胄。...【相分】 心法四分之一,即自心体上变现出为见分所缘的境相。此在唯识学上、摄尽一切所谓客观的现象。心识是能缘虑...(术语)不净曰尘。不实曰妄。一切生死之境界也。明神宗续入藏经序曰:使人破尘妄之迷,以印妙圆之体。...【于生死有取舍障】 p0749 辩中边论上卷十页云:取舍生死,能障菩萨种姓所得无住涅槃,名于生死有取舍障。...(譬喻)又云破石,波罗夷罪四喻之一。如破折之石不可再合也。寄归传四曰:若道何不投火,便招折石之过。...为使无缘之有情蒙受冥福,而安置于禅刹佛殿之一种牌位。日本佛教界自镰仓时代初期即风行之。文有“三界万灵,十方至...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性灵不可以有无求,断常取。由无始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耽著有常。及闻非有非常,又转计断无,...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旧屋闹鬼 村中有一间古老的旧屋,听说那旧屋常常有恶鬼出现,所以没有人敢在那儿过夜。 有一天,一个自认胆大的人,...
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六祖于是开...从前有一个禅师叫作无相大师。无相大师给弟子开示的时候,常常跟他们说:修行就是要宁愿作傻瓜,要有傻瓜的精神才可...
基本上佛教把众生分二类:一个叫觉悟的众生,一个叫颠倒的众生。觉悟的众生我们叫做菩萨,颠倒的众生我们叫众生。一...问: 师父,为什么我们修行要远离恶友呢?那些恶友,难道不是生了病的孩子吗?也需要我们去帮助啊!请师父慈悲开示...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 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
厮禅
【佛光大辞典】
上篇:庙产兴学 | 下篇:广大行 |
贤首五教仪云病有二种: 一、粗 谓巧伪修行,于中又二: 一、内实破戒,而外现威仪,求名利故,狡猾故,...
舍界
为物身
一往再往
死对头
法主
阿黎耶伐摩
相分
尘妄
于生死有取舍障
折石
三界万灵牌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恒真之性灵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佛教寓言故事系列

若于转处不留情
宁愿做傻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