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依金刚界密教本经金刚顶经之所说,则有六种十种等之曼荼罗。现图曼荼罗中辏合九种,称曰九会曼荼罗,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兴第语 Japji。印度锡克教经典之一。为格兰特沙哈卜之最初部分。系锡克教教主那那克所创作之三十八首赞歌及首尾两首...梵名 Nāgārjunikondā。指南印度基斯特那河(Kistna)中游右岸之台状丘。龙树山之称谓可上溯至十四世纪。西元一九...【慧照】 p1319 瑜伽八十三卷五页云:言慧照者:谓于彼彼所有诸法,以其妙慧,能善了知。虽善了知;犹随他转而未身...【五事有色无色分别】 p0285 瑜伽七十二卷十一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有色?几无色?答:相、通二种。分别、正智、...【慧行】 p1318 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慧行者:谓能受持读诵问论胜决择等增上了别;卽于彼义,转增明了,勤修习慧。...全一卷。陈那作,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有诸译本,如汉译藏经中陈代真谛所译之无相思尘论一卷、西...【真实义随至】 p0919 瑜伽十三卷十七页云:复有真实义随至,谓于一切无量法中,遍随至真如及于彼智。...【庄严体义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大庄严经论》,这是总括瑜伽菩萨一地法门,而以庄严大乘为宗...(杂语)新旧之人交代也。承为相承之义。见象器笺九。...【行智见清净】 p0609 显扬三卷十七页云:六、行智见清净。谓如有一、依道非道智见清净,得妙智见。知出离道,...【一类坚住相续而转】 p0016 世亲释四卷六页云:一类坚住相续转者:由相似故,名为一类。多时住故,说名坚住。...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意思是这个世界充满了诸种苦和烦恼,生活于这个世界里的众生必...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只要有真信切愿,临终十念,甚至一念也能往生。...
如何正确认识善恶因果报应?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讲。 (一)善恶果报不相应和修行没有必然联系 人世间的道德应该...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脑,一切都是心所造作的,人若造作身、口、意善业,一定有乐,如影不离形。(法...
明朝的时候,有个安徽人叫杨黼(fǔ),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对当时在四川传法的一个禅宗大师,无际大师很有...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六方术治者。术事不知则远。知之则近。如治...
金刚界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两部曼荼罗 | 下篇:胎藏界曼荼罗 |
(杂语)喝者叱人之声。露者露现,物之显然分明也。聻者指物之词,咦者呼人之声。禅家宗匠,多假用此等单语。提撕学...
贾卜吉
龙树山
慧照
五事有色无色分别
慧行
观所缘缘论
真实义随至
庄严体义支
交承
行智见清净
一类坚住相续而转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临死时现神通,才知道是地藏菩萨化身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上生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善恶果报看似不相应的原因

内心充满对佛的信心,便能往生忉利天

堂上二老是活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