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金刚界之曼荼罗与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凡密教之法门,以分金胎之两部故自建立二样之曼荼罗也。而此两部虽各自独立为得成佛悉地之法门,然密教为由全体上融会二者故配之于理智因果等以会两部为一双之法门。胎藏界为属众生本具理性之法门,配于理,配于因。金刚界为属诸佛始成果相之法门,配于智,配于果。而安置之,则胎曼在东,金曼在西,以东为物之发生之始,西有物之终归之义,自相应于因果之理故也。是为一应之说明。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修集资粮之位。为唯识宗所立五种修行阶位中之第一阶位。又作资粮地、资粮道、集大聚位。即为趋往无上菩提,于地前初...(术语)大小乘所见之空理有二种,小乘分析诸法,但见空而不见不空,故云但空。大乘之菩萨,分析诸法,不使归空,诸...梵名 Nāgārjuna。音译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阿周陀那。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创始人。又称龙猛、龙胜。二、三世纪...【慧根】 p1319 瑜伽八十三卷五页云:其慧根者,谓于他所证,能遍了知增上力故;诸所有慧。 二解 法蕴足论九卷五页...【五事四依所摄分别】 p0285 瑜伽七十二卷十一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法依所摄?几义依,几了义经依,几智依所摄?...【增上心学所治随烦恼】 p1317 瑜伽六十七卷十一页云:略有五法,名增上心学所治随烦恼。一、居远离者所有诸盖,二...佛教诸宗派,如唯识、华严等宗,认为宇宙系由心所变现,若离心则一切万法亦不复存在,故有所谓“三界唯一心,心外无...【真实见依处】 p0919 成唯识论八卷一页云:十、真实见依处。谓无漏见。除引自种、于无漏法、能助引证。...【庄严经论】 又名《大庄严经论》,为瑜伽十支论之一,无著造,唐代波罗颇蜜多罗译,凡十三卷。内容解说菩萨发心、...(术语)缘者,关于吾身之内外事物也,此缘体虚妄不实,故曰妄缘。又此事物为我起妄情之缘由,故曰妄缘。...【行有二种业】 p0609 杂集论四卷十页云:行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诸趣中种种差别,二、与识作缘。令诸有情...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念,只为己躬下事未明,忧悲痛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当济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及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
第十疑,往生行业疑。 问题的提出,就是由于前面九个疑问的解答,能够生起相当的信愿了,那末后就是正面的问题了:...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不论时地,不拣根机,只要念佛,便得利益,若以目的而论,西方弥陀净土的念佛法门,不用讳...
佛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养比丘,当时有一位已经证得阿罗汉圣果的比丘,...
同一法身 《华严经》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教主,这两土教主的法身同是毗卢遮那。对华藏世界与极...
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人说业不能带,带着业生不到极乐世界。 为了这个问题,在台湾...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噫...
两部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上篇:曼殊五字心陀罗尼品 | 下篇:金刚界曼荼罗 |
(杂语)身自来报道伺候,曰喝参。即唱参也。敕修清规训童行曰:缓声喝曰:参。...
资粮位
但空
龙树
慧根
五事四依所摄分别
增上心学所治随烦恼
观念论
真实见依处
庄严经论
妄缘
行有二种业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推荐】地藏菩萨的咒语--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

修净业的人,要对五欲深生厌离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

欢喜恭敬出家人,母狗投胎成为公主

弥陀即是毗卢师,极乐即是华藏界

能否「带业往生」,该怎样「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