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论四卷十页云:行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诸趣中种种差别,二、与识作缘。令诸有情于趣差别者:由业势力,令诸有情、趣种种异趣故。与识作缘者:由习气力,能使当来名色等生起种子,得增长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名数)十住十行十回向为三贤,初地乃至十地为十圣。贤者发似解而伏惑之位。圣者发真智而断惑之位。于此该收菩萨乘...(职位)佛阁之主事。禅苑清规曰:阁主殿主维那所请。...佛讲经说法,明明有所说,却言无所说,这有三个深意: 一、实相理体不可说,实相理体,法尔如是,说了等于白说...(譬喻)黑白之二鼠也,以喻昼夜。...【本生事】 p0531 瑜伽六十九卷八页云:本生事者:谓说前生菩萨行事。...【念住加行】 p0803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八卷三页云:问:何谓念住加行?云何自相种姓杂缘,及闻思修所成念住生...【贪缚】 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贪染生著,起诸惑业,因被缠系,不得解脱,故名贪缚。...(杂名)寺之别译。与言绀园、绀宇、绀殿等同。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曰:可谓缁俗之纲维,绀坊之龙象。...又作梵檀枳多那林、梵檀祇多那林。为仙居林、圣居山林之意。系指诸仙梵志隐栖之林薮,该林区常发出上妙芬馥之香气,...(术语)意谓有生之始者,必终有死灭,相会者,必离散,必然之理也,是为大涅槃经中有名之句。...又作金刚寺、小垦田坂田尼寺。为日本最早之寺庙,今为废寺。位于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坂田。为鞍作部之氏寺,以继体...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问: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就是念佛中途会退转,退转得佛号都不想念...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因。因为众生的内心,他的这个五阴身心世界能够造作种种的业力...
【原文】: 令严临终,神识清爽,念佛而逝,可生西方。然无论已生未生,为人子者,固当常为礼拜持诵。以期未往生,...
有人认为:既然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录的犯戒的影像洗掉,这样我就放心犯戒也没关系啊!只要再念佛洗掉就可以了...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于世俗烦恼的煎熬。 人为何会如此烦恼?在佛法看来,是因为放...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们不得安然谓之苦。世间苦事无量,如三苦、八苦、十苦、百苦说...
《感应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江西有个姓舒的教书先生,到湖南一带去教书,两年后回来过年。路上碰到一个妇人,在哭...
21世纪是科技与市场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人们对精神故园安心立命寻觅最切的世纪。向外驰骋的阳刚力势越强,向内收敛...
行有二种业
【法相辞典】
【行有二种业】 p0609
上篇:行类芭蕉 | 下篇:行智见清净 |
唐代僧。福建长溪人。即福州灵云山志勤禅师。生卒年不详。嗣法于长庆大安。初住大沩山,因睹桃花而悟道,禅林称为“...
三贤十圣
阁主
无所说
两鼠
本生事
念住加行
贪缚
绀坊
梵檀只多那林
生者必灭
田寺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该怎么办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以孝亲之心礼诵,功德更大

念佛能洗掉犯戒过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发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