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四卷九页云:云何行类芭蕉?如明眼人者:谓圣弟子。言利刀者:谓妙慧刀。言入林者:谓于五趣,举意攀缘,种种自性众苦差别。同树法者:为取端直。芭蕉柱者:谓为作者受者我见。截其根者:谓断我见。披折叶者:委细简择,唯有种种思等诸行差别法故。彼于其中,都无所获者:谓彼经时,无坚住故。何况坚实者:何况有余常恒实我作者受者而可得见。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刍摩】 此云麻衣。西域记云:衣麻之类也,麻形细荆芥叶青色。西域麻少,多用草羊毛。...九种大禅之一。此禅法以观心之实性为主。即观一切诸法无不由心生起,心摄于一切,如“如意珠”之变现种种珍宝。或唯...【身语不恼现行】 p0679 杂集论八卷九页云:云何身语不恼现行?弃舍财业,无悔恼故。谓由弃舍财业,无有追悔。...梵名 Bhadra-carī-pranidhāna,或 Samantabhadra-caryā-pranidhāna-rāja。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普贤行愿赞...(传说)五分律二十记耆婆善知音声本末之相,叩五个髑髅,知生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有一髑髅不知生处。是罗汉之髑髅...(名数)金刚界曼陀罗之主脑也。第一根本成身会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与属于中央大日之四波罗蜜菩萨属于他四佛之十六...(一)唐代禅僧。福州人,俗姓潘。师之事迹,各史传所载有所不同,据宋高僧传卷十一所载,师受戒于嵩山会善寺,后谒百...西晋译经僧。曾译经于洛阳,译有时非时经一部。经之后记谓(大五五·五○一中):“外国法师若罗严,手执胡本,口自...(术语)远离尘垢也。尘垢虽为烦恼之总名,然今指八十八使之见惑。断八十八使之见惑而得正见,谓之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位于山西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东隅。为喇嘛庙,供奉文殊菩萨。初建于唐朝,明弘治五年(1492)重建。清康熙、雍正、乾...【发光地】 p1160 瑜伽四十八卷六页云:由发闻行正法光明等持光明之所显示,是故此地名发光地。由内心净,能发光明...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 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孔夫子在...
一日,阿难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亲见文殊师利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神通力,及所说妙法。此时,大迦叶尊者也跟舍利弗...问: 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年也做不到,是否就不能往生呢? 大安法师答: 往生的条件是信...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听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言下大悟道:一切万法不...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我简单说明一下: 第一种,离开三界是从无...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往生前,预知时至。公元一九四0年十月二十七日,示现一点小病,隔日即...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问: 师父,人有虚荣心是好还是坏呢? 慧广法师答: 先肯定的告诉你,所有为自己考虑的心态都对自己的修行没有好处...
行类芭蕉
【法相辞典】
【行类芭蕉】 p0608
上篇:行缘无明 | 下篇:行有二种业 |
(785~861)新罗僧。朝鲜佛教禅门九山桐里山派之祖。又称惠哲、慧哲。庆州人。字体空。宪德王六年(814)来唐,师...
刍摩
自性禅
身语不恼现行
普贤菩萨行愿赞
耆婆叩髑髅知生处
三十七尊
圆修
若罗严
远尘离垢
罗睺寺
发光地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三法印

文殊菩萨度众的善巧
念佛是否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