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Nāgārjunikondā。指南印度基斯特那河(Kistna)中游右岸之台状丘。龙树山之称谓可上溯至十四世纪。西元一九二六年,于丘之东南麓发现为数颇丰而业已荒废之塔及僧院,其重要性堪与阿摩罗婆提(梵 Amarāvatī)地方之佛教遗迹相提并论。由碑铭可知其地乃伊克修瓦克朝(梵 Iksvāku)首都毗加雅布里(梵 Vijayapurī)之遗址,兴隆于三世纪,存有多闻、化地、西山等各部派寺院,雕刻与寺塔均为三世纪之作。学者达特(N. Dutt)认为此遗迹与怛特罗派(梵 Tantra)之龙树有关,或与中观派之祖龙树亦有关连,故称龙树山。 p639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1615~1691)清朝临济宗僧。新安(广东宝安)人,俗姓程。字幻[舟*聿],号巨灵。于庐山得度后,参谒天童密云、石...(譬喻)智度论十示过去之业因不同,故现在之果不均曰:有一黑蚖怀摩尼而卧,有一罗汉乞食不得。言蚖于前世破戒,犹...广博,梵名 Vyāsa。为印度六派哲学中吠檀多学派(梵 Vedānta)之祖跋多罗衍那(梵 Bādarāyana)之别号。又称毗...亦名:衣缠颈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以衣缠颈入白衣舍。居士嫌言,如居士长者种。比丘举过,...【人法二执】 人我执与法我执。即计著人之实有为人我执,计著法之实有为法我执,此与我法二执同一意义,全称人我执...(杂名)事物纪原引宋朝会要曰:太平兴国五年,诏于太平兴国寺大殿西度地作译经院。中设译经堂,东序为润文堂,西序...【戒律仪有三种观清净因相】 p0694 瑜伽二十二卷十四页云:又戒律仪有三种观清净因相。何等为三?一、观身业,...大乘菩萨之修行,从初发菩提心至佛果之间,可分成各种阶段,较常见者有十信位(十信心)、十住位(十心住)、十行位...何等为七?一授水妇。二财货妇。三军掠妇。四意乐妇。五衣食妇。六同活妇。七须臾妇。 授水妇者。谓女父母。授水与...(术语)称大日如来也。大日经一曰:一切智慧者,出现于世间,如彼优昙华,时时乃一现。...(术语)阿练若之略。又曰阿兰若。...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定往生,但是往生一定要念佛,它是不可以取代的。你看《弥陀...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求着五福。所谓的五福是哪五种呢?「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乐国中寿命长。七日持名心不乱。六根清净性昭彰。如来直指菩提...
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 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或是没有这个人不好!、那个人...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诸大乘经,皆启斯要。净土三经,专明其致。...
龙树山
【佛光大辞典】
上篇:龙树 | 下篇:龙树四教 |
【说法语】 p1285 卽先首、美妙、分明、易可解了、可施功劳、无所依止、非可厌逆、无边无尽、八种语。广如彼说。...
自融
黑蚖怀珠
广博仙人
衣缠颈白衣舍戒缘起
人法二执
传法院
戒律仪有三种观清净因相
四种地
七种妇
一切智慧者
练若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

【推荐】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修持药师法门得五种福报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
少说与多说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